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峻德的意思、峻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峻德的解釋

(1).大德。高尚的品德。《禮記·大學》:“《帝典》曰:‘克明峻德。’” 鄭玄 注:“峻,大也。”按,《書·堯典》作“克明俊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侍郎以峻德偉望,為明天子選才俊。”《清史稿·禮志五》:“竊謂唯聖可揚峻德,唯祖可顯隆功。”

(2).大德。厚澤;大恩。 明 宋濂 《恭題禦賜文集後》:“至於寬仁峻德,優遇舊勳及寵異文學侍從之臣,恩意兩盡,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峻德”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古典文獻、字義拆解及現代應用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古典解釋
    “峻德”最早見于《禮記·大學》引《帝典》“克明峻德”,意為“弘揚高尚品德”。其中“峻”通“俊”,指“大、崇高”,“德”指品德、恩澤,組合後既指高尚的品德,也延伸為深厚的恩惠(如明代宋濂提及“寬仁峻德”形容帝王恩德)。

  2. 字義拆解

    • 峻:形容山勢高陡,引申為高大、嚴厲(如“峻節”指嚴正的節操)。
    • 德:本義為順應自然規律行事,後指道德、善行與恩惠(如“德才兼備”)。

二、作為人名的寓意

在起名文化中,“峻德”結合了二字特質:

三、現代應用實例

廣州國際校區的“峻德書院”直接引用《尚書》典故,以“克明峻德”為核心,強調教育應回歸“立德樹人”本質,培養志存高遠、品德端正的人才。


“峻德”一詞融合了品德崇高與恩澤深厚之意,既可用于形容人的德行,也可作為文化符號體現教育理念。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用法,可查看《禮記》《尚書》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峻德

峻德是一個在中國漢字中使用的詞語,它有着豐富的内涵和意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山(廿)和心(心)。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峻德的筆畫數為15畫。

據研究,峻德一詞最初出現在《七修正音譜》,是在戰國時期的楚國開始使用的。它代表着道德高尚、品德崇高的意義。在中國文化中,強調峻德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之一,是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原則。

峻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儁德。這種寫法在台灣和香港地區仍然常見。繁體字保存了漢字的古老韻味和傳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在古代,峻德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時候在峻字的下方加上山字旁以強調其山的意味,形成備字旁。這種寫法主要用于同時表達峻厲和山勢險峻的含義。

以下是對峻德的例句:

他峻德高尚,受到了衆人的尊敬。

隻有峻德者,才能在困境中保持正直。

峻德是一個偉大的品質,需要我們不斷追求。

與峻德相關的組詞有:

峻德的近義詞包括:

而與峻德相對的反義詞有:

總之,峻德代表着一種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追求,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峻德,我們能夠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質,為社會和家庭帶來正能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