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峻德的意思、峻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峻德的解釋

(1).大德。高尚的品德。《禮記·大學》:“《帝典》曰:‘克明峻德。’” 鄭玄 注:“峻,大也。”按,《書·堯典》作“克明俊德”。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侍郎以峻德偉望,為明天子選才俊。”《清史稿·禮志五》:“竊謂唯聖可揚峻德,唯祖可顯隆功。”

(2).大德。厚澤;大恩。 明 宋濂 《恭題禦賜文集後》:“至於寬仁峻德,優遇舊勳及寵異文學侍從之臣,恩意兩盡,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峻德”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崇高、偉大、嚴正的品德或道德。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峻”的本義

    指山勢高而陡峭(《說文解字》:“峻,高也”),引申為崇高、嚴正、剛毅。如“峻節”指高尚的節操,“峻厲”形容嚴肅嚴厲。

  2. “德”的本義

    指道德、品行(《廣雅》:“德,得也”),強調内在修養與行為準則的結合。

二字組合後,“峻德”即如高山般巍然屹立的道德境界,形容品德超拔、卓然不群。


二、經典文獻中的用例與釋義

  1. 《尚書·堯典》

    “克明峻德,以親九族。”

    釋義:彰顯崇高之德,使宗族和睦。此處“峻德”指帝王至高無上的德行,是治國安邦的根本。

    (來源:《尚書》原文及曆代注疏,如孔穎達《尚書正義》)

  2. 《禮記·大學》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釋義:強調“峻德”需通過自我修養達成光明正大的境界,是儒家“修身”思想的體現。

    (來源:《禮記》鄭玄注、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3. 後世引申義

    唐宋以降,“峻德”漸用于形容士大夫的剛直品格。如蘇轼《謝館職啟》:“峻德所臨,百工惟允”,贊官員德行之嚴正。


三、權威詞典釋義


四、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當代“峻德”多見于學術論述、文化評論及曆史文本,用以強調:


引用參考來源

  1. 《尚書·堯典》(傳世文獻)
  2. 《禮記·大學》(傳世文獻)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注:因古籍原文及權威工具書無直接線上鍊接,此處标注文獻名稱及出版社;線上資源可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學術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峻德”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古典文獻、字義拆解及現代應用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古典解釋
    “峻德”最早見于《禮記·大學》引《帝典》“克明峻德”,意為“弘揚高尚品德”。其中“峻”通“俊”,指“大、崇高”,“德”指品德、恩澤,組合後既指高尚的品德,也延伸為深厚的恩惠(如明代宋濂提及“寬仁峻德”形容帝王恩德)。

  2. 字義拆解

    • 峻:形容山勢高陡,引申為高大、嚴厲(如“峻節”指嚴正的節操)。
    • 德:本義為順應自然規律行事,後指道德、善行與恩惠(如“德才兼備”)。

二、作為人名的寓意

在起名文化中,“峻德”結合了二字特質:

三、現代應用實例

廣州國際校區的“峻德書院”直接引用《尚書》典故,以“克明峻德”為核心,強調教育應回歸“立德樹人”本質,培養志存高遠、品德端正的人才。


“峻德”一詞融合了品德崇高與恩澤深厚之意,既可用于形容人的德行,也可作為文化符號體現教育理念。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用法,可查看《禮記》《尚書》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哀憂案軌百技白天壽榜子保艾抱火寝薪背躬癟瘦不匡不受用禅鑽叱問籌幹稠呼呼春蔥淡忽得勝令點金石慸芥東山意端潔二蒯風流債甘木谷害過午佷強夾闆儉泰矯情飾行跏婆機舂酒啖久而久之軍市考壽魁橫坤典淩風雒常賣犯耄學薎蒙匿戶甯奈懦孱偏信乾肥齊歌青蠅染白入易生炁沈燃石泉實則微瀾香匳蝦頭杯謝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