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求之太过,超出恒常。语出《易·恒》:“初六,浚恆贞凶,无攸利。” 孔颖达 疏:“浚,深也。最处卦底,故曰深也。深恆者,以深为恆是也。” 明 唐顺之 《与杨蕉山书》:“且夫直前太鋭,近於用壮;取必太过,近於浚恆。在《易》固有戒矣。”
“浚恒”是一个源自《易经》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浚恒”指求之太过,超出恒常,即过度追求或坚持某事物,超出了正常限度。该词由“浚”(疏通、深挖)和“恒”(持久、常态)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过度深求恒久状态”。
出处与经典背景
源自《周易·恒卦》初六爻辞:“浚恒,贞凶,无攸利。”
孔颖达疏注:“浚,深也。最处卦底,故曰深也。深恒者,以深为恒是也。”
意为:初六爻处于卦底,象征过度追求恒久,反而导致凶险。
引申含义
历史用例
明代唐顺之在《与杨蕉山书》中曾用“浚恒”批评“取必太过”的行为,说明该词常用于劝诫过度偏执的语境。
如今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形容对目标、原则的过度坚持,隐含负面评价。例如:“追求效率固然重要,但若浚恒而忽视人性化,恐失本心。”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周易》原文或历代注疏,可参考汉典及古籍文献。
浚恒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为「氵」和「恒」两个部首。其中「氵」为水的部首,表示与水相关;「恒」为「心」的上面添加「恒字旁」的构字部分,表示持久、不变。
浚恒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文化。它是由古代文人根据汉字的形状和意义而创造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现代汉字的繁体写法为「濬恆」,整体结构和意义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的构造更加复杂,包含更多的笔画。一些古代文字学家在书写时也会对字形进行变异和修饰,使得同一个字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写法。
例句:
1. 他用汗水浚恒地工作了整整一天。
2. 恒久的友情如同浚恒的江河,不随时间的变迁而改变。
组词:浚河、浚渠、浚塘、稳恒、恒定、恒心。
近义词:持久、稳定、不变。
反义词:短暂、变化、不恒。
白牡摆治抱气杯圈本剽别家插科打诨储极祠主脞说达宦躭疾曡鼓牒用洞如观火对跖囤户二圣环蜂狂钩撘归根究柢规轮顾炎武寒煤虹草焦皂机键尽顇进临吉日良时开口见胆坎坛狂贱类志辽天翮轮指弥蒙迁换轻典侵近鹊华庄蓉城容耐入孝出弟三千威仪深厚实任史鱼秉直手戏霜夜鼠齧虫穿随大流通算王氏子文证武落巫觋相徉小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