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踞坐的意思、踞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踞坐的解释

[squat] 坐的一种姿势,两脚底和臀部着地或其他面上,两膝上耸,即蹲

详细解释

(1).坐时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国子监学生 周乙 者,尝夜习业。忽见一小鬼鬅鬙,头长二尺餘……渐逼近, 乙 因擒之,踞坐哀求,辞颇苦切。”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蒋通判女》:“物踞坐蹋床上,背面不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见一巨物来,亦类夜叉状,竟奔入洞,踞坐鶚顾。” 潘漠华 《湖上的夜》诗:“在这晚情旖旎的湖边,我踞坐在石上,对着那幽寂的乱山曼吟。”

(2).表示待人傲慢的姿态。《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 蔡泽 布衣躡屩,往见 范雎 。 雎 踞坐以待之。” 清 王晫 《今世说·简傲》:“﹝客﹞有一艺者,即与盘桓竟日,或都无可採,輒踞坐挥手曰:‘客休矣!’”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两个奴才,挟扶着老丈来, 方六一 踞坐上首,拿刀指着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踞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两腿前伸、臀部着地而坐的姿态,与跪坐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坐姿在文献中多用于描述不拘礼节或身份特殊的人物形象。

从词源学分析,"踞"本义为蹲或坐,《说文解字》释为"蹲也",段玉裁注强调其"足底着地,臀不着物"的特征。在礼仪文化层面,踞坐常被视为失礼行为,《礼记·曲礼上》明确记载"坐毋箕",孔颖达疏指出箕踞(即踞坐)为"傲慢不敬"的表现。汉代《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踞见郦生",生动展现其市井出身的率性特质。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东传后为踞坐赋予新内涵。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中的禅修者形象,以及《景德传灯录》记载的禅师坐姿,均显示踞坐逐渐被宗教修行接纳。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叙事或文学描写,如鲁迅《故事新编》中描写老子"伸开两脚,像个大篆字",即典型踞坐形态的文学化表达。

权威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艺术全集》商务印书馆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踞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特点:

一、基本定义

“踞坐”指一种坐姿,具体表现为两脚底和臀部着地(或其他平面),双膝上耸,类似于蹲坐。这种姿势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描述为“伸开双脚、双膝弓起”的形态。


二、姿势特点与文化象征

  1. 动作特征
    与常规端坐不同,踞坐时身体重心下沉,膝盖高于臀部,呈现出一种随意甚至粗犷的姿态。例如《聊斋志异·夜叉国》提到“巨物踞坐鸮顾”,形容其坐姿的野性。

  2. 文化含义
    踞坐常被赋予倨傲不恭、旁若无人的意味,尤其在正式场合被视为失礼。如《酉阳杂俎》记载小鬼被擒后“踞坐哀求”,暗示其卑微姿态;而《东周列国志》中范雎“踞坐以待”蔡泽,则表现出傲慢态度。


三、引证与实例


四、现代应用

如今“踞坐”更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描述特定场景或人物性格。例如形容武侠人物豪放不羁的坐姿,或通过姿势暗喻角色心理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相关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愁暗探白暗杯觥交错波涛汹涌不听猜情蹭戏长股谄走陈黩传闻东横西倒断织独步一时敦敏敦敍鳄溪发地飜异抚师改恶为善港浦高着钩通挂扯观兵广西皇华使会鼂阶藉咎谪空谛髡钳老气横秋逦连流産露天开采马环木珊瑚拏兵爬罗泡汤偏陬迫临前所未知圊牏桑藓韶运诗奴刷子思绪万千谈笑自如套结提参贴经王之涣威信渥盛详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