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于大国之间两面受敌的国家。《管子·国蓄》:“前有千乘之国,而后有万乘之国,谓之距国。”
“距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夹在大国之间、两面受敌的国家。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根据《管子·国蓄》记载:“前有千乘之国,而后有万乘之国,谓之距国。” 这里的“距”可理解为“夹在中间”,描述的是小国因地理位置或政治格局,同时面临两个强大邻国的威胁。
语境分析
字形与引申义
现代应用
该词现已罕用,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籍解读中,用于分析古代地缘政治格局。
扩展阅读:类似概念如“缓冲国”(如冷战时期的芬兰)与“距国”有相似性,但后者更强调被动受敌的处境。
《距国》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距(jù)和国(guó)。
距的部首是足(步行),它有7个笔画;国的部首是囗(围墙),它有9个笔画。
《距国》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周南·关雎》一篇中。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思念远方的恋人的情感,用“距国”来表示恋人所在的地方与诗人所在的国家之间的距离。
在繁体字中,《距国》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距的字形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国的字形从囗(围墙)逐渐演变为國。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的家乡距国很远,所以他只能每年回家一次。
一些以“距国”为基础的组词包括:距离(jù lí,表示两个地点之间的间隔)、近距离(jìn jù lí,表示很近的距离)、距离感(jù lí gǎn,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
与“距国”意思相近的词有:离国、离乡、离家。
与“距国”意思相反的词有:归国、回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