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辨难解惑。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飞清机之英丽,言约畅而判滞者,辩人也。”
“判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àn zhì,但在不同语境中含义有所差异。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因判决或裁决导致事物停滞不前,无法继续发展。
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行品》,意为通过辩论解决疑难问题。
两种解释源于“判”字的多义性: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适用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抱朴子》原文或法律术语词典。
判滞是一个汉字词组,其中的“判”意为判断、判定,表示对某事做出决定或评判;“滞”意为停滞、阻塞,表示事物不能顺利进行或进展缓慢。因此,“判滞”的意思是对某事做出停滞或阻碍的判断。
判滞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刀”(刃),表示与刀有关;右边的部首是“止”,表示走路时的脚步停止。
判滞的笔画数为12画:刀部(2画)+半日部(10画)。
判滞的来源是先秦时期的《说文解字》。在繁体字中,判滞的写法不发生变化。
古代汉字判滞的写法并无太大变化,仍然是由刀和止组成。
1. 法庭的裁决判滞了案件的进程。
2. 项目进展受到资金紧缺的影响,导致工作判滞。
1. 判决
2. 判断
3. 判罚
4. 判定
1. 阻滞
2. 障碍
3. 停滞
4. 梗阻
1. 顺畅
2. 进展
3. 顺利
4. 通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