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拘禁的意思、拘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拘禁的解释

[arrest] 关押、逮捕监禁

详细解释

(1).关押;逮捕监禁。《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将我一顿毒棒,拘禁在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洗象》:“﹝象﹞自 东长安门 伤人之后,全行拘禁,不復应差,三二年间,饥饿殆尽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军谘府致内阁函》:“现查有在红十字会 李凤鎔 诸人勾结革党,宜早拘禁。”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他本来是一个出名的游闲好手,染有某种嗜好,曾经因为一家大商店失窃案的嫌疑,被拘禁了三个月。”

(2).拘束;限制。 元 乔吉 《小桃红·闺思》曲:“不成闲愁廝拘禁,恋香衾。”《杨家将》第十八回:“时 焦赞 路途辛苦,到官两日,亦不觉得,连住了几日,拘禁得慌。”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约束拘禁,不畅其天,明者转昧,智者转愚,且勿谓顽耍无益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拘禁,指依法或依权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将其关押在特定场所的行为。该词具有明确的法律和社会内涵,主要释义如下:

  1. 基本释义(动词): 指将人逮捕、关押起来,使其失去行动自由。通常指司法机关或有权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违法人员采取的强制措施,也可泛指任何形式的强行关押行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来源:《汉语大词典》(普及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2. 字义解析:

    • 拘:本义为逮捕、扣押、限制。引申为束缚、不变通。
    • 禁:本义为制止、不许。引申为关押、拘押。 二字组合,“拘禁”的核心含义即为“逮捕并关押”,强调对人身自由的剥夺与限制。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

  3. 法律层面释义: 在法学语境下,“拘禁”特指国家司法机关(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或法律授权的其他机关(如监狱、看守所),依照法定程序(如拘留、逮捕、监禁等),对特定对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实施的剥夺其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或刑罚执行方式。其目的在于保障诉讼进行、防止社会危害性或执行刑罚。

    来源:《法律辞典》(简明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

    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

  4. 相关概念辨析:

    • 与“拘留”的区别:拘留是拘禁的一种具体形式,通常指短期的羁押(如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拘禁是更上位的概念,涵盖各种期限和形式的剥夺自由状态。
    • 与“监禁”的区别:监禁通常指较长时间的关押,尤其是法院判决生效后的刑罚执行(如徒刑)。拘禁则包括判决前的羁押和判决后的执行。
    • 与“关押”的区别:关押是拘禁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但“拘禁”更具法律程序色彩。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02年。

网络扩展解释

“拘禁”指通过强制手段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通常具有法律或非法性质,具体含义如下:

  1. 法律定义
    在司法层面,拘禁是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例如刑事拘留或逮捕。这种拘禁需符合法定程序,如出示相关文书,并受时间限制(如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拘留后24小时内需讯问)。

  2. 非法拘禁
    若未经法律授权擅自限制他人自由,则构成非法拘禁罪。例如,个人因纠纷私自关押他人,可能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重伤/死亡,刑期可增至3-10年。

  3. 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 拘留:多为短期(行政拘留≤15日),适用于违法但未犯罪的情况。
    • 逮捕:需经检察院批准,针对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嫌疑人。
    • 监禁:通常指法院判决后的刑罚执行,如有期徒刑。
  4. 例外情况
    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时短暂限制他人自由可能不违法,但需符合必要性原则(如制止行凶者继续伤人)。

建议:若涉及具体法律问题,应咨询专业律师或参考《刑法》第238条等条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暗浅才伐财利楚囚对泣祠堂斗触断裂杜机汾沄富妪赶得及革剗格杀弗论公廨田光貌跪献酣燕号牌后房花扑扑讲叙狡弄节节高斤斗酒佐剧任开场白看徇渴尘万斛蓝色连蔓连续报道立命安身流滥马不停蹄面情鸣驴你懑牛耕拍马屁蓬累品笛批倾破国亡家千锤打锣,一锤定音秦晋泉布扫难色阵山藻试墨食色随俗沉浮讨禽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听天由命铜印池消不的黠卒邪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