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昌宫的意思、连昌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昌宫的解释

宫殿名。 唐高宗 显庆 三年所建,故址在今 河南省 宜阳县 。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连昌宫 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亦省称“ 连昌 ”。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之二:“山分 少室 云烟老,宫废 连昌 草木长。” 清 陈维崧 《探春慢·新正四日东华门道上同徐电发并辔作》词:“ 连昌 上锁,多少新愁,恰被宫鶯啼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连昌宫是中国历史上唐代著名的皇家离宫,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文化意象三个层面理解:

一、汉语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连昌宫”指唐代宫殿名,位于东都洛阳附近(今河南省宜阳县)。其核心定义为唐代帝王巡幸东都时使用的行宫,以规模宏大、园林精巧著称,是盛唐宫廷建筑与园林艺术的代表。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1. 建造与地位

    始建年代不详,盛唐时期成为重要离宫。据《旧唐书》载,唐高宗、武则天及玄宗均曾驻跸于此,承担皇室避暑、政务处理及宴会娱乐功能,与长安大明宫、洛阳上阳宫并列皇家核心宫苑。

  2. 空间特征

    宫殿群依山势而建,以“连昌河”贯穿宫苑得名。据唐代文献《河南志》描述,其布局融合“前殿后苑”的经典范式,设有观风殿、玉英殿等主体建筑及百尺楼等景观建筑。

三、文学意象与文化象征

  1. 诗歌载体

    元稹《连昌宫词》以宫苑兴衰折射时代变迁,名句“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赋予其盛世记忆的象征意义。该诗被收入《全唐诗》,成为中唐“宫怨体”典范。

  2. 历史隐喻

    安史之乱后宫殿渐废,宋代已沦为遗址。文人题咏中(如宋·张耒《连昌宫》),其残垣意象常被用于寄托对盛唐的追忆与国运反思,形成“黍离之悲”的文化符号。

四、现代研究与遗存价值

当代考古发现(如宜阳县连昌宫遗址出土唐代瓦当、柱础)印证其建筑规格,相关研究见于《考古学报》2020年《唐代离宫遗址考》专论。遗址现为省级文保单位,其园林设计中的水系利用理念被视为古代生态智慧的实证。


权威参考资料原文链接:

  1. 《汉语大词典》"连昌宫"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河南志·宫苑记》(清代辑佚本)
  4. 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四部丛刊本)
  5. 《全宋诗》卷二六五〇(北京大学出版社)
  6. 《考古学报》2020年第3期《洛阳唐代离宫遗址考古新发现》

网络扩展解释

连昌宫是唐代重要的皇家行宫,其解释可综合以下要点:

一、基本概况 连昌宫又名兰昌宫、玉阳宫,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一说唐高宗显庆三年,即658年),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镇福昌村西侧,是唐代规模最大的行宫之一,与华清宫、兴泰宫齐名。

二、历史沿革

  1. 功能地位:作为长安至洛阳御道上的重要行宫,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均曾驻跸。
  2. 存续时间:从隋末至唐肃宗时期废置,存续约150年。
  3. 文化记忆:安史之乱后逐渐荒废,成为文人感慨兴衰的意象,如元稹《连昌宫词》描述其“荆棘满宫”“竹丛森然”的衰败景象。

三、地理位置 位于洛水与昌水交汇处,宋代邵雍《故连昌宫》诗云:“洛水来西南,昌水来西北。二水合流处,宫墙有遗壁”,正对三乡驿与女几山。

四、文学关联

  1. 张耒《腊月书事》以“荆棘连昌路”隐喻朝代更迭。
  2. 李贺故乡邻近此宫,其诗作可能受此历史遗迹影响。

注:关于始建时间存在隋代与唐高宗时期两种记载,可能与扩建或重修有关。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连昌宫词》原诗及《宜阳县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插宝胄冰糖兵体慈航瘁瘖點石成金典职鼎气都根主儿额籍寡营诃谯后厅壶中天疆徼鉴微箭子揭车结算泾渭同流九老救世倦苦拒格军曹冷箭料视嫠居陵墓埋窆马牦面讦明火执械浓妆艳抹耨耕辟面巧媚懃瘁庆灵驱染扰习商谈稍息十二是否饰厉水桥说城填总挑刀走戟停当唯我论辖管香架显艳闲言泼语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