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蹉跌的意思、蹉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蹉跌的解释

[failure;slip;mistake] 失足跌倒,比喻失误

专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败者也。——《后汉书·蔡邕传》

详细解释

(1).失足跌倒。 汉 焦赣 《易林·解之师》:“推车上山,力不能任,颠蹶蹉跌,伤我中心。”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妓》:“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住,曾无蹉跌,皆应严鼓之节,真奇观也。” 清 谭嗣同 《六盘山转饟谣》:“马足蹩,车轴折,人蹉跌,山岌嶪,朔雁一声天雨雪。”

(2).失误。《汉书·朱博传》:“功曹后常战栗,不敢蹉跌, 博 遂成就之。”《魏书·郭祚传》:“ 太和 以前,朝法尤峻,贵臣蹉跌,便致诛夷。”

(3).相左;不相遇。《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蹉跌不面,企德怀风,虚心委质,为日久矣。”

(4).比喻受挫、失势。《九尾龟》第八三回:“只要等这件事情冷了些儿,那时仍旧可以出来的,虽然暂时蹉跌一下子,却得了个天字第一号上好的名声。”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 郑君 锋芒太露而昧于 中国 社会情形,蹉跌自所难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蹉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蕴的词汇,《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失足跌倒”,比喻行事失误或遭遇挫折。该词属于联合式结构,由表失意的“蹉”与表跌倒的“跌”组合而成,常见于书面语体。在古代文献中,《后汉书·陈蕃传》曾用“蹉跌不测”警示政治风险,《资治通鉴·晋纪》则以“功业蹉跌”形容事业受挫。

现代汉语中,“蹉跌”多用于表达人生境遇或事业发展的意外失利,如王蒙《活动变人形》中“半生蹉跌”的表述,即暗含命运起伏之意。该词与“挫败”“失误”构成近义关系,但相较于后者更具文学色彩,常见于历史评述、文学作品及政论分析中。在语法功能上,既可作谓语(如“大业蹉跌”),也可作宾语(如“避免蹉跌”),其使用往往带有对重大失误的强调意味。

网络扩展解释

“蹉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uō diē,其核心含义为失足跌倒,并引申为比喻失误、受挫或失势。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本义:指身体失足跌倒,如汉·焦赣《易林》中“颠蹶蹉跌”的用法。
    • 比喻义:表示事情进展中出现的意外失误或挫折。例如《后汉书》提及“忽蹉跌之败”,强调因疏忽导致的失败。
  2. 延伸含义

    • 相左/不相遇:如《后汉书·赵壹传》中“蹉跌不面”,形容错失相遇机会。
    • 受挫或失势:如《魏书》提到“贵臣蹉跌,便致诛夷”,指权贵因失误而失势。
  3. 用法与例句

    • 历史文献中常见于描述军事或政治失误。例如《三国志》中“秭归蹉跌”指刘备在秭归战役的失利。
    • 现代用法多用于比喻人生或事业的挫折,如“国事蹉跌不可逆转”。
  4. 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类似表达包括“挫折”“失误”“失足”等,但“蹉跌”更具文言色彩,多用于书面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宝谕侧刀琛賮串子打论祷雩凋残断谳发横翻搅反义词丰取刻与抚巡膏粱纨袴攻伐公旬合皂槐南一梦煇煇霍铎甲勅矜持不苟酒盏鸡子决命渴羌鹂鹒临危龙戟伦物迷谬命价末梢神经穆如清风恼犯滂澍盘踞朴疎劈礰平缓迁除钱号谦喜庆成青门种瓜痊差觑觑然人存政举摄息是非之心戺庭说地谈天说头竖窑嗣虐肃菁图财害命危柱渥赭无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