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深谷。
深谷。 唐 于邵 《送家令祁丞序》:“非奇峯絶壑,则不能运其机;非缘情体物,则不能动其兴。” 宋 苏舜钦 《送李生》诗:“男儿生世间,有如絶壑松。”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湍声汹汹转絶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忽巨石仄起如龟脊,左右絶壑万仞,从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絶壑”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境的词汇,由“絶”与“壑”组合而成。
字义解析
组合后,“絶壑”指“极深且险峻的山谷”,强调地理特征上的隔绝与险要。
文学与地理意涵
在古汉语文献中,“絶壑”多用于描绘险要地势或烘托环境孤寂,如李白《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暗含“絶壑”意象(《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中华书局,1960);苏轼《赤壁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亦借类似场景表现自然之壮阔(《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絶壑”为“深险的山谷”,并标注其常见于山水诗文(《汉语大词典》第9册,1997);《辞海》补充其可比喻“人生境遇或局势的艰险”(《辞海》第六版,2009)。
“絶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絶壑”指深谷,特指陡峭险峻、幽深难测的山谷。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古籍和现代词典中被明确记载。
“絶壑”常见于古典文学,用于描写自然景观的险峻深邃:
该词多用于营造孤绝、壮美或危机感的意境,如“左右絶壑万仞”(清代刘大櫆),凸显自然环境的险要与人类的渺小。
如需更全面的诗词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5、6中的古籍引文。
騃钝灞池宝城薄少边抚镔芬苍凉唱念斥幽充伙畴古楚冈倒箧大手笔大司成东沼贰虞蕃阜幡信非但凤京扶乩浮踊共持规天坏山幻形胡吹海摔昏嫚箭笄街樾搢版戢孴积念究讨踦牂可行性猛趷丁敏妙俳文判袂披敷披衫菩萨低眉清谅驱羊攻虎认贼为子弱酸誓不罢休石家庄石砧数责思蒓四节屯悴顽肉屋头潇洒瑕头犀角烛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