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lligraphy of an authority]∶旧指有关朝廷大事的文字
(2) [well-known writer]∶指名作家,也指名家的作品
(1).指朝廷诏令文书等重要文章。后亦指杰出的文辞、书画。《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陈书·徐陵传》:“ 世祖 、 高宗 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 陵 草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 李太守 ﹞閒步殿上,观西天像,突见墨荷,惊为 八大 再来人,问谁之大手笔。”
(2).称工于文辞有大成就的人。 唐 白居易 《冯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诰制》:“吾闻 武德 暨 开元 中, 颜师古 、 陈叔达 、 苏頲 称大手笔。”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於屡改也。”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若无大手笔,谁堪创世纪?”
(3).手面阔绰的人。《负曝闲谈》第十五回:“ 金慕暾 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
“大手笔”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该词最早出自《晋书·王珣传》。据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珣曾梦见有人赠其如椽巨笔,醒后预言将负责朝廷重要文书起草。不久晋孝武帝驾崩,他果然受命撰写哀册、谥议等皇家文书,由此“大手笔”成为重要朝廷文书的代称。
文学创作领域
原指朝廷诏令、祭文等重要文书,后延伸为:
现代引申义
现多用于形容:
“这部史诗堪称文学界的大手笔”(名词用法)
“企业斥资百亿并购,展现市场布局的大手笔”(形容词用法)
其核心在于强调格局与气魄,既保留了对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推崇,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视。需要注意的是,当代使用中虽多含褒义,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隐含铺张意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