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急来抱佛脚 ”。
“急则抱佛脚”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比喻平时不做准备,事到临头才仓促应对或临时求助。常用于批评缺乏事前规划的消极态度,强调临危才慌忙行动的状态。例如:“考试前通宵复习,真是急则抱佛脚。”
出自宋代刘攽《中山诗话》中的一则轶事:
王丞相(王安石)与客论佛经时感叹:“投老欲依僧(年老想皈依佛门)。”客人随即接道:“急则抱佛脚。”
该对话通过谐谑方式,讽刺了临时依赖宗教或他人帮助的行为。
该成语源自佛教文化,古时有人犯罪后逃至寺庙抱佛脚求免罪,后演变为对临时求助行为的概括。现代用法已脱离宗教色彩,泛指各类紧急应付的情况。
提示: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中山诗话》《水浒传》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
急则抱佛脚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遇到紧急情况时,立即求助于有力量或者有助益的人或事物。这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佛教故事。
急则抱佛脚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爪,它们分别在“手”和“手、扌、才”部首下。这个词语一共有22个笔画。
急則抱佛腳(繁體字)
急:忄+犬+㐺
则:贝+束
抱:扌+包
佛:亻+弗
脚:⺼+去
他在面临工作失去的威胁时,急则抱佛脚,开始向各个公司投递简历。
抱脚、求助、急需、紧急情况
亟需、迫在眉睫
从容、沉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