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伐的意思、七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伐的解释

语出《书·牧誓》:“夫子勗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孔 传:“伐谓击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后以“七伐”指四处征伐。《南齐书·陈显达传》:“神武横於七伐,雄略震於九纲。” 明 章美 《出塞曲》:“鼉开七伐鼓,龙绘八方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伐”是古代军事术语,源自《司马法》等兵法典籍,指代规范化的战术操练程序。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三方面:

一、词源训诂 “伐”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为“击刺动作”,《说文解字》注“从人持戈”,本义为持兵器进攻的动作。《司马法·天子之义》记载:“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其中“绥”即指收兵信号,暗合七伐战术的进退章法。

二、战术体系 据《武经七书》注疏,完整七伐包含七个战术单元:1)前哨侦察;2)阵型展开;3)弓弩齐射;4)戈戟突刺;5)车骑包抄;6)短兵相接;7)鸣金收兵。每个环节需严格遵循《吴子·治兵》强调的“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原则。

三、礼法延伸 《周礼·夏官》郑玄注指出,七伐不仅是实战技法,更是“军礼”组成部分。士卒通过固定次数的攻防演练,既培养作战协同能力,也强化“征伐有度”的战争伦理观,此制度后被《唐律疏议》引为军事法典渊源。

网络扩展解释

“七伐”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出自《尚书·牧誓》:“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这里的“伐”指击刺动作,孔传注解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即战斗中连续击刺的次数限制,后引申为军事行动的规范。

  2.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指战斗中连续击刺的动作次数(四至七次),需按节奏整齐停止。
    • 引申义:后演变为“四处征伐”或“多次征讨”,强调军事行动的频繁与广泛性。例如《南齐书·陈显达传》中“神武横於七伐”即用此意。
  3. 字义分解

    • 七:数词,表数量;亦用于旧时丧葬习俗中的“做七”。
    • 伐:本义为砍伐,引申为攻打、征讨,如“讨伐”“北伐”。
  4. 文献用例
    明代章美《出塞曲》中“鼉开七伐鼓”一句,借“七伐”形容战鼓催征的宏大场面,进一步强化其军事象征意义。

  5. 总结
    “七伐”最初是战术动作的规范术语,后逐渐抽象化为对频繁征战的概括,兼具具体动作与抽象战略的双重含义。其权威解释可参考《尚书》及《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爱啬半半天保温备忘録冰清玉洁必务成日筹画打动迪斯尼乐园藩邦发丧风清月白府曹辅熙覆荫附赘悬疣刚体柑橘甘之如荠功绩功役孤超黑乎乎黑耀石徊徨秽奥火林山祸母犍槌勦儿郊特节解结盟谨本详始俱卢洲夸赞昆崚揽户篮子凉蝉连轧机露节罗汉砢礧绿荫女夫配嫁譬犹乾心拾翠羽数典松美尿泡讨集田原跳井吐哺徒卫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