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匕鬯的意思、匕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匕鬯的解释

(1).《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王弼 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皇太子耀彼重离,光兹匕鬯,仪以天文,化成天下。”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臣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皇帝嗣武,以主匕鬯,岂不宜乎!” 清 刘岩 《赠人》诗:“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

(2).泛指饮食用具。 清 曹寅 《闻静夫伤臂口占二诗慰之》之一:“偶然成缺陷,匕鬯改前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匕鬯”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区别,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构成

    • 匕:最初指古代取食的勺子(类似羹匙),后也指匕首。
    • 鬯:读作chàng,指古代祭祀用的香酒,以郁金草和黑黍酿制,象征宗庙祭祀的庄重。
  2. 组合意义
    两字合称“匕鬯”,原指宗庙祭祀时盛装祭品的器具(匕取食物,鬯盛香酒),后引申为代指祭祀活动本身。


二、引申含义

  1. 代指宗庙祭祀
    出自《易经·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描述即使外界动荡,宗庙祭祀仍不受影响,象征国家或家族根基的稳固。

  2. 泛指饮食用具
    在部分文献中,“匕鬯”扩展为饮食器具的统称。

  3. 成语“匕鬯不惊”
    原指军纪严明,不扰民、不破坏祭祀;现多形容处事镇定,临危不乱。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易经》及历代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匕鬯(bǐ chàng)这个词的意思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指古代祭祀中用来盛放酒的器皿,也可以表示祭酒的行为。另一方面,匕鬯也可以指一种糜烂衰败的状态或者形容人的生活堕落不堪。 拆分部首和笔画:匕鬯的拆分是匕(bǐ)和鬯(chàng)。匕是一个只有一画的部首,表示古代的匕首。鬯则有问必答六画,表示酒的器皿。 来源:《匕鬯》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员》一书中,用于描述祭祀神灵所使用的酒器。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指代祭祀酒器和祭祀行为,并在后来的文献中出现。 繁体:匕鬯的繁体字为「匕鸧」。 古时候汉字写法:匕鬯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 例句:1. 他手持匕鬯,庄重地上前祭奠祖先。 2. 这个村庄的风气匕鬯,人们生活颓废不堪。 组词:匕鬯没有常用的组词,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其他词语进行组词,例如匕鬯礼、匕鬯器。 近义词:祭酒、祭祀、酒器 反义词:正直、庄重、祭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