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殿的意思、集贤殿的详细解释
集贤殿的解释
(1). 唐 宫殿名。 开元 中置。于殿内设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以宰相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旧唐书·玄宗纪上》:“夏四月丁巳,改 集仙殿 为 集贤殿 ,丽正殿书院改集贤殿书院;内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
(2).指集贤殿书院。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袁皓》:“ 皓 , 宜春 人。 咸通 进士, 龙纪 集贤殿图书使。”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史馆下》、《文献通考·职官五》。
词语分解
- 集的解释 集 í 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聚合,会合: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 大型图书中
网络扩展解释
“集贤殿”是唐代重要的文化机构,其含义可从历史背景、功能职责等方面分点解析:
1. 历史沿革
- 原名“集仙殿”,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更名为“集贤殿”,成为集贤殿书院的核心场所。它与丽正殿书院合并后,成为唐代最大的官方图书管理机构。
2. 机构职能
- 主要职责包括刊辑经籍(校勘整理典籍)、搜求佚书(搜集散失文献),并承担修撰、侍读等学术任务。机构设学士、直学士等官职,由宰相兼任最高负责人(知院事)。
3. 文化地位
- 作为唐代“文学三馆”之一,集贤殿书院集中了当时顶尖学者,象征国家文化中枢。成语“集贤殿”由此衍生出“聚集贤才之地”的比喻义,用于形容汇集智慧与学识的场所。
4. 历史结局
- 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集贤院毁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其建筑与藏书同遭劫难。现代湖北赤壁景区复建的集贤殿,则作为会议场所延续其“聚贤”意象。
补充说明:不同文献对“集贤殿”与“集贤院”的表述存在混用,实为同一机构不同时期的名称演变。欲了解详细职官设置或典籍管理细则,可查阅《唐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集贤殿》是指一个地方,意思是收集聪明才智的地方。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四个部首,分别是「隹」、「广」、「殳」和「殳」。它总共有16个笔画。《集贤殿》来源于古代官府设立的专门用来选拔和收藏聪明才智的地方,用于培养和选拔人才。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源义基本相同。下面是一个例句:在《集贤殿》里,可以看到许多聪明才智的人。与《集贤殿》相关的组词有「集贤」、「聚贤堂」等。近义词包括「人才库」、「才智之地」等。反义词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词,但可以用「无才之地」等表达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
阿正拜风部县超然自引车马如龙喘吓淳至道貌岸然邓攸无子德声丁栎抵牛法律关系主体梵庋贲海戆勇浩如烟海好受洪肿怀古伤今懽忭鼓舞毁恶狐剌护林交结醮设饺子劫数难逃芥子须弥唧唧喳喳机棙经受进荐九酘九皋处士激越句度决市糠糟刳腔灵保垄断门市部摩乾轧坤朒数骈肩累迹轻战曲阁桑田沧海善非商棍螪蚵梯队退直餧食无柯武力香薪小年夜西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