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量的意思、评量的详细解释
评量的解释
(1).量度;估量。《尔雅·释言》“赋,量也” 晋 郭璞 注:“赋税所以评量。” 郝懿行 义疏:“量者,《説文》云:‘称轻重也。’……《周礼·序官》‘量人’注:‘量,犹度也。’……《鲁语》云:‘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然则赋敛、赋税即为量入,赋布、赋予即为量出。赋之为言橅也。橅,揣料。”
(2).评判衡量。 唐 澄观 《华严经疏钞悬谈》卷二一:“今初语业为体者是标,语即声也。谓佛语下,别显其相,谓唱号言辞、评量论説。”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昼锦》:“我呵年当貌当,双拥着 英皇 ,美风情一任千载评量。”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去年,我曾向DF先生提议过,以为该有人搜罗了各处的各种定期刊行物,仔细评量,选印几本小说集,来绍介于世间。”
词语分解
- 评的解释 评 (評) í 议论,评论:评议。评语。评改。评点。评估。评审。评述。短评。 判出高下:评比。评定。评理。评判。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量的解释 量 á 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计量。测量。量度。量体温。 估计,揣测:估量。思量。打量。 质 量
专业解析
“评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是评估和测量,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方法或工具对事物(如人的能力、知识水平、工作绩效、事物的质量、效果等)进行评判、衡量和估量。
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如下:
-
释义核心:评估与测量
- 评 (píng): 指评论、评判、评定。侧重于依据标准或准则做出判断、评价,带有分析和判断的性质。例如:评分、评价、评议。
- 量 (liàng): 指测量、衡量、估量。侧重于用某种尺度或工具来确定事物的数量、程度、水平或价值。例如:测量、计量、估量。
- 组合义: “评量”结合了“评”的判断性和“量”的测量性,强调通过系统的方法或工具,对事物的性质、水平、价值或效果进行评判和量化(或定性)的测定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主观的评价,也力求客观、有依据的衡量。
-
应用场景:
- 教育领域: 这是“评量”最常用的领域之一,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测量和评价。例如:学业评量、教学评量、标准化评量。它比单纯的“考试”含义更广,包含多种评估方法(测验、观察、作品评价、档案袋等)。
- 人力资源管理: 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力素质、潜力等进行评估和衡量。例如:绩效评量、能力评量。
- 研究领域: 在社会科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指使用量表、问卷、测验等工具对研究对象(如心理状态、行为、治疗效果等)进行测量和评估。
- 质量评估: 对产品、服务、项目或系统的质量、效果、效率等进行评判和测量。
-
与近义词的细微区别:
- 评价: 更侧重于价值的判断和评论,主观性相对更强,不一定强调具体的测量过程或量化结果。
- 评估: 含义与“评量”非常接近,常可互换。但“评估”有时更侧重于对价值、意义、影响等的估计和判断,而“评量”更明确地包含了“测量”的内涵,强调通过工具或方法获得数据或信息的过程。
- 测量: 更侧重于用工具或方法确定具体的数值、尺寸、程度等,客观性更强,但可能不包含“评”的价值判断部分。
- 测评: 是“测试”和“评价”的结合,常用于指通过测验的方式进行评价,与“评量”在教育等领域含义高度重叠。
“评量”是一个融合了“评判”与“测量”双重含义的动词,指运用系统的方法、标准或工具,对人或事物的特性、水平、价值、效果等进行评判、衡量和估量的过程。它在教育、管理、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强调评估过程的系统性和依据性,旨在获得相对客观、可靠的信息以做出判断或决策。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可参考其在线版或官方APP:商务印书馆官网)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1994).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可参考其在线版: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评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应用场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 量度与估量:指通过具体方法对事物进行测量或估算。例如《尔雅·释言》中提到“赋税所以评量”,这里的“评量”侧重于经济层面的测算。
- 评判与衡量:指对人或事物的质量、能力等进行判断和评估。例如现代教育中常用“学生自我评量”来检测学习成果。
二、应用场景
- 教育领域:用于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或课程成效,如辅仁大学通过多角度评量探讨医学伦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 工作考核:企业对员工业绩进行评量,如总公司每月评量分支机构的工作成果。
- 选拔标准:选美比赛中,评量不仅关注外貌,还包括气质、才华等综合因素。
三、注意事项
- 历史与现代差异:古代多用于经济赋税的量度(如晋代郭璞注),现代更偏向综合评估。
- 权威性差异:部分来源(如)为中等权威,建议优先参考此类信息。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近义词辨析,可进一步查阅《尔雅》《华严经疏钞悬谈》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歌傲辟般匠背恩忘义奔驹变人侈然橱簏大冯君打拱作揖答礼殚亡导板鼎餗滴羞蹀躞短跑敷求富商高趣构辞丱齒固宠古典音乐诡森森行军竈皇子陂胡子拉碴甲观见义勇为金钗换酒静逸酒鳞军务具体化亢爽科举克攘客涂廉悍逻逤槽露眼奶哥哥破脸气候青玉嶂筌象三能舍宅失乡事与原违太皇天癸腆养土范王台危困渥眷乌錥消废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