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叙的意思、即叙的詳細解釋
即叙的解釋
亦作“ 即序 ”。就序;歸順。《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 羌 髳 之屬皆就次叙,美 禹 之功及 戎 狄 也。”《漢書·西域傳贊》引《書》作“即序”。 晉 左思 《魏都賦》:“於時 東鯷 即序, 西傾 順軌, 荊南 懷憓, 朔北 思韙。”《魏書·袁翻傳》:“故能使 淮 海輸誠, 華陽 即序,連城請面,比屋歸仁。”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封建》:“ 公旦 喜於重譯, 文命 矜其即叙。”
詞語分解
- 即的解釋 即 í 就是:知識即力量。 當時或當地: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興(宯 )。 就,便:黎明即起。 假如,倘若:即使。即便(刵 )。即或。即令。 靠近:不即不離。 到,開始從事:即位。 便就離
- 叙的解釋 叙 ù 述說:叙說。叙事。叙話。叙親。叙舊。 同“序”①②③。 評議等級次第:叙功。叙獎。叙用(分級進用)。叙擢(分級提拔,授予宜職)。 道講說談 筆畫數:; 部首: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即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jí xù(“即”為陽平聲,“叙”為去聲)
- 核心含義:指歸順、就序,多用于描述周邊部族或地區主動臣服、納入秩序的狀态。
出處與用法
-
經典文獻
最早見于《尚書·禹貢》:“織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傳注釋稱,這些邊遠部族因感念禹的功績而主動歸附,形成有序的臣屬關系。
-
擴展用例
- 《漢書·西域傳贊》引作“即序”,強調地域的納入統治版圖。
- 晉代左思《魏都賦》用“東鯷即序”形容東方部族歸順,唐代吳兢《貞觀政要》以“文命矜其即叙”贊頌大禹的治世成就。
相關延伸
- 近義詞:歸附、臣服、賓服。
- 反義詞:叛亂、背離。
- 現代適用性:屬文言詞彙,現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日常口語極少使用。
“即叙”通過“即”(靠近、達成)與“叙”(秩序、次第)組合,生動體現了古代政治文化中“以德服遠”的理想化治理模式。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禹貢》《漢書》等原文及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即叙(jí xù)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即”和“叙”兩個字組成。下面我将對這個詞組進行詳細解釋,包括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即字由口和卩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七畫。它的意思是“就是”、“立刻”。叙字由讠和古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十七畫。它的意思是“叙述”、“陳述”。
即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常用來表示立即叙述某事或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個詞組在書面語中較常見。
在繁體字中,“叙”字的寫法是:“敍”。它與簡體字“叙”表示的意思相同,隻是筆畫形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史書記載,古代的“即”字寫作“卽”,并且有時會與“極”字混淆。古代的“叙”字寫作“敘”,其中“讠”字是由“言”字和“巿”字組成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如何使用“即叙”這個詞組:“他即叙了自己的觀點,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于組詞,可以通過組合其他漢字與“即”和“叙”來形成新的詞語。例如,“即刻”、“立即”和“即将”都是由“即”字組成的詞語。
與“即叙”有類似意思的近義詞是“即時”、“馬上”和“立馬”等。
與“即叙”相反意思的詞語可以是“延遲”或“推遲”。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