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拨的意思、嘲拨的详细解释
嘲拨的解释
(1).调笑。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当时嘲拨无拦当,乞相公宽洪海量,怎不的仔细参详?”
(2).挑逗,撩拨。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四折:“我着两句言语嘲拨他,看他晓的么?”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如此佳丽美人,料他识字,写个简帖儿嘲拨他。”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你休嘲拨着俺这花奶奶。”
词语分解
- 嘲的解释 嘲 á 讥笑,拿人取笑:嘲笑。嘲弄。嘲骂。嘲诮。嘲谑。冷嘲热讽。 嘲 ā 〔嘲哳(?)〕同“啁哳”。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拨的解释 拨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治理:拨乱反正。 掉转:拨转马头。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
网络扩展解释
“嘲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áo bō(注音:ㄔㄠˊ ㄅㄛ),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
调笑
指用言语或行为戏谑、开玩笑。例如元代关汉卿《谢天香》中提到“当时嘲拨无拦当”,即通过言语调侃对方。
-
挑逗、撩拨
带有故意引起对方情绪波动的意味,常见于古典文学中的情感互动。如元杂剧《墙头马上》中,角色通过写简帖“嘲拨”佳人,表达挑逗之意。
补充说明:
- 语境特点:该词多用于元曲等古典文学作品,体现人物间的幽默或暧昧互动(如《货郎旦》中“休嘲拨着俺这花奶奶”)。
- 现代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主要保留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
- 构词解析:由“嘲”(讽刺、戏谑)和“拨”(撩动、引发)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用戏谑引发反应”。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元曲相关文献或在线词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嘲拨(cháo b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嘲笑、挑衅或取笑。
拆分部首和笔画:嘲拨的部首是口(含义:嘴巴),共有15画。
来源:嘲拨的来源可追溯至古代。其中,“嘲”这个字在古代写法中的“嗤”(chī)意味着嘲讽或讥笑,而“拨”本来是指用手指头轻轻地动或推动。当两个字合在一起时,表示用手指头戏弄、挑逗或嘲笑他人。
繁体字:嘲拨的繁体字为「嘲撥」。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中,嘲拨的对应字形为「嘲懮」。
例句:他嘲拨了同学的发型,让他们感到很尴尬。
组词:调侃、讥讽、挑衅
近义词:嘲笑、讽刺、取笑
反义词:称赞、赞美、鼓励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继续帮助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