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抹丽的意思、抹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抹丽的解释

见“ 抹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抹丽"是汉语中"茉莉"的古代异写形式,专指茉莉花及其所属植物。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本义与植物特征

"抹丽"即今之茉莉花(Jasminum sambac),属木犀科常绿灌木。其名源于梵语"mallikā",经音译后形成"末利""抹丽"等异写,最终定型为"茉莉"。

特征:


二、词源与字形演变

  1. 音译溯源

    "抹丽"为音译词,源自印度梵语"mallikā"(意为"茉莉花"),随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宋代《广韵》已载"末利",《本草纲目》称"末丽",明清文献渐见"抹丽"写法(如清代《植物名实图考》)。

  2. 字形规范化

    现代汉语以"茉莉"为规范词形,"抹丽"作为历史异体字不再通用,但仍见于古籍与方言记录。


三、文化意涵

  1. 象征意义
    • 纯洁高雅:因花色洁白、香气清幽,常喻品德高洁(如宋代许裴诗"荔枝乡里玲珑雪,来助长安一夏凉");
    • 佛道圣物:佛教中以茉莉供佛,道教视其为仙草(《道教灵验记》载其"辟秽通灵")。
  2. 实用价值
    • 制茶:茉莉花茶为传统饮品(明代《茶谱》载"茉莉焙茶"之法);
    • 香精原料:古时用于制作香囊、头油(《香乘》记"抹丽香露"制法)。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收录"抹丽"词条,释义为"茉莉的异写",引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抹丽花,似茉莉而小。"

  2. 《古代汉语词典》

    标注"抹丽"为"茉莉"古称,见于唐宋诗词及明清笔记。

  3. 《中国植物志》

    学名Jasminum sambac条目下,注明中文别名包括"抹丽"(见第61卷木犀科分类)。


五、现代使用规范

当代《现代汉语词典》《通用规范汉字表》均以"茉莉"为标准词形,"抹丽"仅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方言(如闽南语保留"抹丽"读音"ba̍k-lē")。

"抹丽"是茉莉花的古称,承载语言演变与文化意涵,现代规范写作"茉莉"。其词源、特征及文化价值,印证于传统典籍与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抹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词义
    “抹丽”是“抹利”的异写形式,指代茉莉花。该词在宋代诗词中已有使用,如杨万里《送抹利花与庆长叔》中“抹利独立幽更佳”即描述茉莉的雅致。

  2. 读音与字形

    • 拼音存在两种常见标注:mǒ lì和mò lì,可能因方言或历史音变导致差异。
    • “抹”为多音字,此处取“涂抹”或“轻擦”的引申义;“丽”则表美丽,合指茉莉花的清丽特质。
  3. 文学与历史用例
    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抹利”为茉莉别称,清代吴伟业诗句“抹丽香分鱼魫细”亦以“抹丽”入诗,体现其古典文学色彩。

  4. 现代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中,“茉莉”为规范写法,“抹丽”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化语境。部分方言或传统艺术(如戏曲、书法)中可能保留此写法。

“抹丽”是茉莉花的古称,读音和写法随时代演变逐渐被“茉莉”取代,现今主要用于研究古典文献或赏析历史文学作品时的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保温瓶拔山常棣螭陛侈纵偷苟窗鈎初化促急促忙蹈据涤秽荡瑕短略讹倪丰媚分疆复归鬲子汞柱光晶骨朵子直过形恨五駡六鹤台厚奉华绮花雪火舰藿粱骄兵之计徼道皛旷诫诲静士金燕棘枣扣槃扪籥窟窦落头鲜揦子链反应逻惹緑醅梅目门牡拿不出手蜱蛸器行飒踏商订蛇神蜀轸思味送字样子韬戢讬重乌骊马雾散云披贤操小儿郎小纪小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