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受祸害。《楚辞·招魂》:“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汉 刘向 《九叹·惜贤》:“ 晋 申生 之离殃兮, 荆 和氏 之泣血。”《文选·张衡<思玄赋>》:“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李善 注:“离,遭也。殃,咎也。”
“离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离殃(lí yāng)的核心含义是“遭受祸害”。其中“离”通“罹”,表示“遭遇、遭受”;“殃”指灾祸、不幸,合起来即指陷入灾祸或困境。
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楚辞·招魂》中“长离殃而愁苦”,以及汉代刘向《九叹·惜贤》中“晋申生之离殃兮”,均以“遭受灾祸”为基本义。
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补充其可引申为“摆脱灾祸或困境”,强调脱离不幸的能力。例如形容某人通过智慧逃离危险,或克服困难后重新振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楚辞》《文选》等文献。
离殃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的意思是远离灾祸或灾殃。
离殃的部首是⽂和⽉,其中“⽂”表示文化或文字方面,而“⽉”表示时间或月份。根据这两个部首可以得到离殃的基本部分,分别是“离”和“殃”,“离”有七画,而“殃”有十九画。
离殃一词的来源并不确切,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它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尚书•上邪》中,意为“远离灾祸”。另外,也有人认为它是由古代文字组成的,用来描述远离灾殃的意思。
离殃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跟简体相似,只是字形略有差异。
据史书记载,离殃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具体的写法已经没有完整的记录。
1. 他时刻保持警惕,以免离殃。
2. 求神拜佛是为了离殃避祸。
一离殃、离殃不远
远离灾祸、逃离灾殃
接近灾祸、遭受灾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