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流誉的意思、流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流誉的解释

(1).没有根据的称誉。《荀子·致仕》:“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杨倞 注:“流者,无根源之谓。”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将率必出于介胄,宰相必起于州部,不贵豪杰,不以流誉用人也。”

(2).传播声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安 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旧唐书·良吏传上·李桐客》:“ 贞观 初,累迁 通 巴 二州,所在清平流誉。”《诗刊》1978年第10期:“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 庄躋 流誉后,更 陈王 奋起挥黄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流誉指广泛传播的美名或声誉,强调声誉的扩散性和影响力。该词由“流”(传播、流传)与“誉”(名声、荣誉)组合而成,多用于褒扬人物或事物的社会评价。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来源展开分析:


一、核心释义

  1. 广泛传扬的声誉

    指因卓越成就或高尚品德而获得社会广泛传颂的美名。例如:“其学术贡献卓著,流誉学界。”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卷,第1023页。

  2. 与“虚名”的语义区分

    “流誉”侧重声誉的真实性与影响力,区别于虚浮不实的名声(如“浪得虚名”)。古籍中已有警示性用例,如《颜氏家训》:“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来源:《颜氏家训·名实篇》(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古籍与权威用例

  1. 古代文献中的褒扬语境

    • 《后汉书·郭泰传》:“泰名显士林,流誉天下。”
    • 唐代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德馨流誉,文藻垂范。”

      来源: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2. 现代规范词典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流传的美名;广泛传播的声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


三、使用场景与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3. 颜之推. 《颜氏家训》[M]. 中华书局, 2007.
  4. 范晔. 《后汉书》[M]. 中华书局, 1965.
  5. 刘禹锡. 《刘禹锡集》[M]. 中华书局, 1990.

网络扩展解释

“流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流誉”由“流”(传播)和“誉”(声誉)组成,核心含义为声誉广泛传播,通常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在外且评价较高。

二、两种语境下的解释

  1. 正面含义(常见用法)
    指通过实际成就或德行获得广泛赞誉。例如:

    • 《史记》记载淮南王刘安“流誉天下”,因其推崇德政而闻名。
    • 唐代李桐客因治理地方有方,史书称其“所在清平流誉”。
  2. 中性/负面含义
    在《荀子》中,“流誉”被解释为无根据的称誉,强调缺乏事实依据的虚名。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扩展

五、注意事项

古籍中两种含义并存,现代语境下更倾向正面用法。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语义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阿众标高别纪餔禄苍翠常然长息黐竿重采黜浮垂统触角词友大单于雕镂藻绘跌宕格鹗顾二晋方外之人阁浅广缉鼓作韩坛合不着河壖红丸案话机魂构火战间脑谨德巨查刊刷哭穷忙并面磨罗密稠拏访浅陋千一虑切倚亲长请闲崎峭气踰霄汉取美穰穰三洞三五夜深洞神天诗笺始乱终弃水画铁人退私畏明闱艺相貌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