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误时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和文献资料,“留时”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留时”指延误时日,即因停留或拖延导致时间浪费。该词带有负面含义,常用于描述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及时完成事务。
二、古籍出处
最早见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 此句批评刘玄(更始帝)在时机成熟时仍拖延称帝,违背众望。
三、字义分解
四、现代应用与延伸
例句参考:
《留时》是一个成语,意为时光流转,时间经过。它是以时间为主题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描述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变化。
《留时》的部首是田并,总共有7个笔画。
《留时》最早出现于《论语·雍也》之中:“年四十而见恶焉,可以无死矣。”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如果还没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浪费了时间。这就是《留时》这个成语的来源。
《留时》的繁体写法为「留時」。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留的写法为「流」,时的写法为「時」。
他常常沉浸在工作中,不知不觉间《留时》过去了。
留连、留恋、时光流转、时光荏苒。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时光飞逝。
时光停滞、时间停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