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杪忽的意思、杪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杪忽的解释

亦作“ 杪曶 ”。极小的量度单位。多形容甚少,甚微。《后汉书·律历志中》:“夫数出於杪曶,以成毫氂,毫氂积累,以成分寸。”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餘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花本》:“结本者以丝綫随画量度,筭计分寸杪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 清 江藩 《毛乾乾传》:“辨析几微,穷极杪忽,古人无此仪器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杪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极小的量度或极其微小的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由“杪”和“忽”组成,均为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其中:

    • “杪”原指树梢,引申为末尾、微小;
    • “忽”为古代长度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合称“杪忽”表示极小的量度,常用来描述事物细微到难以察觉的差异。
  2. 文献例证

    • 《后汉书·律历志》提到“数出于杪曶(忽)”,说明微小计量积累成更大的单位。
    • 欧阳修《憎苍蝇赋》用“所希杪忽”形容苍蝇所求甚微。
    •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纺织时需“分寸杪忽”的精准计算。
  3. 哲学与思想应用
    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讨论儒学与佛学差异时,提到“其差只在杪忽之间”,强调思想分野的微妙性。

  4. 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学术讨论,如描述古代数学、天文或工艺中的精密计量。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计量单位体系或相关文献背景,可参考《后汉书》《天工开物》等典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杪忽的意思

《杪忽》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时间流逝得很快”或者“一转眼之间”。它常用于形容时间的短暂或者事情的迅速发生。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杪忽》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木(mù)和忄(shù)。它的总笔画数是11画。

来源和繁体

《杪忽》这个词源自《诗经·邶风·击鼓》,在古代的书写中,它的繁体字为“杳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字形的书写与现代略有不同。以《杳忽》为例,它的写法中“忽”字的左边有一个横折线,表示人在忙碌中匆忙地行动,而“杳”字的上部分则曾表示天空。

例句

1. 青春的岁月真是杪忽而过,转眼间我们就长大成人了。

2. 这几年的科技发展真是杪忽不及,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

组词

杪年、杳然、杳无音信、忽悠

近义词

转瞬即逝、匆匆、快速、迅速

反义词

漫长、缓慢、拖延、持久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箭难防安眉带眼陂海崇邃抽援除拜大航电阻率低丑二空放样奉贡风鸡抚髀负枉高抗官号鬼名骨软筋酥孤云野鹤憨大花成蜜就隳硩慧刀秽垢魂飞魄散接给孑孓继而牢骚乐土陵抑鹿铤胪肿毛装鸣野食苹目不暇给孬好暖气朴质樵女企逮切题青琐闼钦竦汽球阮咸宅入钱适所贴意瓦大委法猥儒闻风丧胆污庳五畜无所不作衔烟习兵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