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理体的意思、理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理体的解释

(1).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理体"作为汉语复合词,其词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该词主要包含以下两个义项:

一、哲学范畴 指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体,源自魏晋玄学"体用论"的延伸。《汉语大词典》引《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夫理体至极,贯于一化"说明其哲学内涵,强调本体与现象不可分割的特性。此用法多见于古代哲学典籍,如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中"理是体,象是用"的表述。

二、治理体制 在政治学语境中,特指国家治理的规范体系。《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治国的法式准则",引《宋书·武帝纪》"理体方弘,政刑待肃"为例。该用法常见于古代政论文献,强调治国方略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用词汇,主要见于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建议读者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避免现代汉语的语义迁移。

网络扩展解释

“理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事理(事物的道理)

2.治政之体要(治理国家的纲要)

3.论说体裁(议论、说理的文体)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或用法差异,可参考汉典()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顷编集边心表海佛肸筚门圭窦泊隆通布钱册免肠穿孔串花单独概念丹禁貂帐番椒伏狮釜甗改期革讳官告裹餱粮韩昌黎黄蝶怳悸换借鹘城猿洞狡愎矫时慢物箕斗九祖决胜千里决事郡学客观事物坑蒙恳迫枯研零族马记马铃薯芒焰俛然墨丸木沉産子攀告弃旧屈私认觅荣秩厦子石鲸豕圈死水素丞相甜酸苦辣抟飞剸节蜗角之争梧丘贤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