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藐国家的政法。《周礼·夏官·大司马》:“犯令陵政则杜之。” 郑玄 注:“《王霸记》曰:‘犯令者,违命也。’陵政者,轻政,法不循也。” 孙诒让 正义:“《一切经音义》引《苍頡》云:‘陵,侵也。’谓轻藐国之政法,不率循之,是为陵政也。”
“陵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指当权者滥用职权、藐视法纪的行为,尤其强调对政治规则或国家法律的轻视与践踏。该词由“陵”(超越/侵犯)和“政”(政治/治理)构成,字面可理解为“侵犯正常治理秩序”。
词义核心
源自《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犯令陵政则杜之”的记载,郑玄注:“陵政者,轻政,法不循也。” 即指轻视国家政法、不遵循法规制度的行为。
行为表现
既可用于描述古代官员或君主专横跋扈、以权压法(如的“滥用职权”),也可指广义上对法律权威的藐视(如提到的“不率循政法”)。
语义延伸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任何层级中无视规则、破坏制度的现象,例如企业管理者独断专行、基层执法者越权行事等。
注:因搜索结果权威性普遍较低,以上分析综合了多个来源的共性描述,未涉及学术考据层面的争议。如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周礼》原文及权威注疏。
《陵政》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líng zhèng。它由两个部首组成:阝(邑)和攴(撲)。它总共有10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古代,《陵政》指的是君主或统治者对于陵寝管理的政策和措施。陵寝是皇帝、贵族和重要人物埋葬的地方,陵政便是为了保护和管理陵寝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在繁体字中,《陵政》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采用了「陵」和「政」两个字。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形状在繁体字中比较复杂,但意思和发音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的结构与现代有所不同,并且有不同的字体风格。然而,《陵政》这个词在古代写法中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形状,只是字体风格和笔画书写方式有所不同。
以下是《陵政》的例句:
1. 君主需要制定合理的陵政来维护陵寝的安全。
2. 他在统治时期实施了严格的陵政来保护国家的陵寝。
相关的组词有:
1. 陵寝:指皇帝、贵族和重要人物的埋葬地。
2. 陵墓:指用于埋葬的土堆或建筑物。
3. 陵园:指修建在陵墓周围的公园或花园。
4. 陵抚:指对陵寝进行维护和保护的工作。
近义词有:
1. 陵制:指陵寝的管理制度。
2. 陵蒿:指陵寝周围的杂草。
反义词有:
1. 陵享:指君主和贵族在陵寝中享受安宁和荣誉。
2. 陵显:指陵墓和陵寝的显赫和重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