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受马嚼子约束。 唐 韩愈 《苦寒》诗:“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箝。”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冥鸿思避弋,老马脱衔箝。”
“衔箝”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及用法如下:
衔箝(xián qián)指受马嚼子约束,字面意为马被嚼子(金属或皮革制的马具)控制无法自由行动。该词常用于比喻人或事物受外在强力束缚的状态。
词源与字义
文学用例
建议在文学或历史文本中遇到此词时,优先参考原义,并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可查看《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等典籍。
衔箝(xián qián)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用绳索或金属制品将东西牢固地箍住或束缚起来的动作或行为。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对某物进行束缚或限制的表达。
衔(衣字旁,主要部首为行):共有8笔;箝(竹字旁,主要部首为竹):共有14笔。
衔箝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物品质量管制和罚款制度。在古代社会,为了防止商贩们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政府规定制造商必须将所售商品用绳子或其他材料束缚起来,以示质量和完整度。这种限制的行为称为衔箝。
衔箝的繁体字为「銜箝」。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些差异,衔箝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銜箝」,其中的「銜」字表示衔着东西,「箝」则表示箍住或束缚。
1. 商店老板会使用丝线衔箝有缺陷的商品。
2. 他们用铁链将那个犯人衔箝起来,防止其逃跑。
1. 衔接(xián jiē):表示连接两个事物或环节。
2. 箝制(qián zhì):表示用夹子或其他装置紧紧固定住。
3. 衔言(xián yán):表示紧紧捏住要说的话,不让其泄露。
衔扣、卡住、绑缚、束缚、绳缚。
释放、解缚、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