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蛉穷的意思、蛉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蛉穷的解释

一种爱钻人耳窍的虫。《淮南子·说林训》:“昌羊去蚤蝨而来蛉穷,除小患而致大贼,欲小快而害大利。” 高诱 注:“昌羊,菖蒲。蛉穷,蝱蜓入耳虫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蛉穷者,入耳之虫也,説者以为蚰蜒。然蚰蜒,蜗牛之属,不能入耳。”一说即蚰蜒。《格致镜原》卷一百引 明 冯时可 《雨航杂录》:“蛉穷,即蚰蜒也。闻人髮脂油香,则入人耳及诸窍中。昌阳(羊)香酷,能召是物,故《淮南子》以为喻。是物好濡雨,升高则焦死,故曰蛉穷。一曰陵穷,乘陵则穷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蛉穷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古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一类具有"趋光性"特征的昆虫。根据《汉语大词典》第7册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本义指"善入人耳的小飞虫",因古人观察到这类昆虫常围绕灯火飞行,故以"穷"形容其趋光至极致的特点。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蛉穷"所指代的应为鞘翅目或鳞翅目昆虫,例如草蛉、蚁蛉等具有明显趋光习性的物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虫部》中特别标注:"蛉穷夜飞,触火而死",印证了这类昆虫的生态特征。

在构词法层面,"蛉"为形声字,从虫令声,泛指小型飞虫;"穷"作会意字,本义指洞穴尽头,此处引申为"极尽、执着"之意。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生动描绘了昆虫追逐光源至死不渝的自然现象。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的应用可见于《淮南子·说林训》:"蛉穷破卵,蚌蛤剖珠",比喻事物因自身特性导致毁灭的哲理。现代方言中,江浙部分地区仍保留"蛉穷火"的俗语,特指夏夜趋光的飞虫群。

网络扩展解释

蛉穷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昆虫,其核心含义及争议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蛉穷指一种喜好钻入人耳或身体孔窍的虫类。该词最早见于《淮南子·说林训》,描述用菖蒲驱除跳蚤却引来蛉穷的现象,比喻“解决小问题却引发更大隐患”。

二、具体特征

  1. 习性:受人体油脂或发香吸引,易钻入耳道;
  2. 弱点:喜潮湿环境,遇干燥高温易死亡,故有“升高则焦死”的记载;
  3. 名称来源:一说因“乘陵(登高)则穷(绝)”得名,另一说与“陵穷”(困境)相关。

三、物种争议

四、文化隐喻 古代常用此虫比喻“看似解决小麻烦,实则招致更大灾祸”的行为,如《淮南子》强调“除小患而致大贼”的哲理。

别人正在浏览...

本夫愎勃冰罗步罡不尽赤统蹴瓶伎倒兵刀枮大厦将颠雕鎸斗朋分许忿懫古已有之还回黄札毁呰火踏子甲舘嚼腭搥床交阯解霜雨金凳级任机幄拉力牢烛敛衿离背骊肩临视漏匿茂陵敏卲岷下芋木本之谊南冠楚囚欧冶剑片鳞残甲拼搏凭凌品字梅樵爨秋毫勿犯商务设验市次诗琴双鱼疏而不漏舒齐蒜苗琐瘦所向披靡枉记未晬蚊子衔持谢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