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交阯的意思、交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交阯的解释

见“ 交趾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交阯(又称交趾)是中国古代重要地理名称,其解释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交阯位于今越南北部,最早见于南越国时期。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后,在此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管辖。后成为交趾刺史部(属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期改称交州。

  2. 名称来源考据

    • 《礼记·王制》以“雕题交趾”描述南方民族特征,“交趾”指盘腿而坐的习俗(足相向)。
    • 《后汉书》解释因当地“男女同川而浴”得名。
    • 《山海经》记载的“交胫国”被推测为交趾原型,描述居民双腿交叉无法行走的状态。
  3. 文化象征意义
    该名称长期作为中原王朝对岭南至越南北方地区的统称,既是地理标识,也承载着古代中国对南方边疆的文化认知与治理体系演变。

  4. 行政区划演变
    从南越国属地→汉三郡→交趾刺史部→交州,其行政级别随朝代更迭逐步提升,反映出中央政权对该区域的开发深化。

相关文献记载差异体现了古代对边疆地区认知的多维视角,建议通过《汉书·地理志》《后汉书·南蛮传》等史料进一步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交阯

《交阯》(jiāo zhài)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交和阯。

交(jiāo)是由「亠」和「父」组成,意为相互交流、交往、交替等。阯(zhài)是由「阜」和「之」组成,意为山丘,也指泥泞的路途。

《交阯》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东南亚地区。相传,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遣赵佗出使东南亚地区的交趾国(今越南北部)时,将该地区命名为「交阯」,意为交流的山丘之地。

在繁体字中,交阯的写法为「交趾」。

古时的汉字写法中,交阯可以写为「交趾」、「交枳」等变体。而在小篆字中,写作「交枝」。

以下是关于《交阯》的一些例句:

1. 他们通过友好的交阯,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2. 人们对这片交阯地区的自然景色赞不绝口。

3. 这个城市位于交阯之地,交通便利。

组词

交心、交流、交往、交通、交流会、阯乡

近义词

交往、交流、互动、互通

反义词

隔阂、孤立、离散、疏远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