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寒凉。 唐 唐彦谦 《忆孟浩然》诗:“郊外凌兢西復东,雪晴驴背兴无穷。”
“淩兢”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寒冷且令人战栗的状态”,后引申为“面临险境时恐惧谨慎的心理状态”。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例如扬雄《甘泉赋》载“驰阬凌兢”,描述车马疾驰于深坑边缘时令人胆寒的情景。
从词源构成分析,“淩”通“凌”,《说文解字》释作“冰出也”,本指冰层透出水面,后衍生出“迫近”“超越”等义;“兢”在《尔雅》中训为“戒慎”,《玉篇》注为“兢兢,戒慎也”。二字组合后形成“淩兢”的复合意象,既保留着对寒冷环境的具象描写,又包含着对危机处境的抽象表达。
在历史文献中,“淩兢”多用于刻画两种情境:其一指涉自然环境的严酷,如《汉书·扬雄传》注引晋灼曰“凌兢者,恐惧之貌也,此叙陟高嶮恐坠”;其二用于描述心理状态的紧张,明代张自烈《正字通》载“兢,矜庄貌,又战栗也”,印证其表心理敬畏的语义特征。
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X卷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形容寒凉或恐惧的样子。”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五版)在“兢”字条目下特别标注“凌兢”连用时的特殊含义。需要说明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淩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形容寒凉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扬雄传》的“驰閶闔而入凌兢”,指寒冷的状态。唐代唐彦谦在《忆孟浩然》中亦用“郊外凌兢西復东”描绘冬日郊外的寒意。
战栗、恐惧的样子
如白居易《谢蒙恩赐设状》中“臣所以凌兢受命”,形容因敬畏而战战兢兢的状态。
建议在古籍阅读或文学创作时,优先依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
扁表步櫩彩艳鄽俗陈迹愁抱搋子锤子摧拉大颢代官打谱大阅贰行丰衣足食盖饭盖弓感怆共辔灌滕海燕寒液鸿羲黄龙饮溷处瘕疾矜平躁释进退有常九叙枯麦轮匠昧蔽木熙暖屋沤鸟抛锚扑甩乾婚騝騝千乘之王穷郊求皇权变锋出任黎三端赏味释蹻悚惶肃督素发肃服胎孕堂兄弟摊头停眠通用化物议纤洪纤离笑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