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国家的礼籍和君王的策命。《周礼·天官·小宰》:“五曰听禄位以礼命。” 王安石 新义:“听禄位以礼命者,礼有数,命有等,禄位视此制之故也。” 孙诒让 正义:“礼命,谓国之礼籍,王之策命。”
(2).指礼聘与任命。《资治通鉴·汉安帝永初四年》:“﹝ 杨震 ﹞教授二十餘年,不答州郡礼命。” 胡三省 注:“礼,谓延聘之礼;命,谓辟置之命。”《后汉书·皇甫规传》:“后 梁冀 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滥波国等三国》:“褒赞既隆,礼命亦重。”
“礼命”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定义 “礼命”由“礼”与“命”二字构成,本义指依据礼制颁布的政令或任命。《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古代政府按礼制规定百官迁升的文书”。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东汉郑玄注曰:“每命异仪,贵贱之位乃正,谓之礼命”,体现周代用礼仪制度确立官员等级的治理体系。
二、历史语境中的延伸义 在具体历史文献中,“礼命”常包含双重维度:
三、文化学价值 现代学者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指出:“周代礼命制度实为维系封建秩序之枢纽”,揭示其作为古代政治伦理载体的特殊功能。该词至今仍用于研究古代职官制度、礼法关系等学术领域,在《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工具书中列为制度史研究的关键词条。
“礼命”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礼籍与策命
指国家记载礼仪制度的典籍和君王的任命文书。这一概念源自《周礼·天官·小宰》,强调通过礼制规范官员的俸禄与职位等级。例如《周礼》记载“听禄位以礼命”,王安石解读为“礼有数,命有等”(礼制有定数,任命分等级)。
礼聘与任命
指通过礼仪程序进行的官职聘任或征召,常见于汉唐文献。如《资治通鉴》提到东汉杨震多次拒绝州郡的“礼命”,即延聘之礼与辟召之令。知网百科也将其定义为“礼聘与任命”,并提及与官员升迁文书相关。
该词兼具制度性与仪式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指向“礼制文书”还是“聘任仪式”。如需更详尽的古籍案例,可查阅《周礼》《资治通鉴》等文献来源。
僾然鼇钓柏成子皋保护伞不做不休豺漆驰教虫书鸟迹愁思寸旬粗义大荔人道德教育倒言大天东林书院独家多管焚掠釜钺干策策感慨系之衡计合皂辉赫活身静狱九品军监岠虚考定倈子莲蓬头秘阁续帖姆母纳粹南北和谈逆鸧僄狡披垂青娥穷登邛巨曲环撒妖烧盘盛隆十八省事衷收殓思情提名体制改革通状土骨堆颓芜委结为数仙飞履小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