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事的意思、柄事的详细解释
柄事的解释
执掌政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更正殿名》:“ 张宏 继 冯保 柄事,亦有称於时。”
词语分解
- 柄的解释 柄 ǐ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柄。花柄。 器物上的把儿:刀柄。勺柄。 量词,用于有柄物:一柄伞。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柄。话柄。 执掌:柄政(执掌政权)。柄国。 权:国柄
- 事的解释 事 ì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办法:光着急也
专业解析
"柄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主要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中使用:
-
字面义:执掌事务的权柄
- "柄"本指器物的把手,引申为权力、权柄。"事"指事务、政事。
- "柄事"即指掌握、控制事务的权力或职责本身。例如指某人掌握了处理某类事务的权力。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5卷,第1230页对"柄事"的释义为"执掌政事"。
-
引申义:执掌事务、主持事务
- 由掌握权柄引申为具体的动作,即主持、管理、操办事务。
- 这个用法在古代史书或文献中较为常见,指某人负责处理国家或某方面的具体事务。
- 来源参考:
- 《汉书·张汤传》:"汤数行丞相事,知此三长史素贵,常陵折之。及为御史大夫,而三长史皆故汤史,汤心害其能,欲陷之。会有人盗发孝文园瘗钱,丞相青翟与汤约朝见俱谢,至前,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丞相谢,上使御史案其事。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三长史皆害汤,欲陷之。始,长史朱买臣素怨汤...汤柄事用,陵折以法。"(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第2648页)此处"柄事"指张汤执掌、运用权力。
- 《后汉书·窦宪传》:"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并以忤意,相继自杀。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而笃进位特进,得举吏,见礼依三公。景为执金吾,瑰光禄勋,权贵显赫,倾动京都。虽俱骄纵,而景为尤甚,奴客缇骑依倚形势,侵陵小人,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有司畏懦,莫敢举奏。太后闻之,使谒者策免景官,以特进就朝位。瑰少好经书,节约自修,出为魏郡太守,迁颍川太守。窦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充满朝廷。叔父霸为城门校尉,霸弟褒将作大匠,褒弟嘉少府,其为侍中、将、大夫、郎吏十余人。宪既负重劳,陵肆滋甚。四年,封邓叠为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皆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宪、笃、景、瑰皆遣就国。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第813-819页) 此段虽未直接出现"柄事",但描述了窦宪柄事(执掌大权)后的显赫与跋扈,是理解该词引申义的典型背景。
"柄事"的核心含义是执掌事务的权力或主持、管理事务。它是一个带有权力色彩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掌握重要职权或负责处理关键事务的状态或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属于书面语或历史词汇。
同义词参考: 掌权、执政、当权、主事、操持。
网络扩展解释
“柄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执掌政事,多用于古代文献中。以下从词义、用法及扩展信息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
“柄”在此作动词,意为掌握、执掌;“事”指政事、政务。组合后表示“掌握政权或处理重要政务”。
-
文献例证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中提到:“张宏继冯保柄事,亦有称於时。”,说明该词常用于描述官员接替前任执掌政务的情形。
二、结构与用法
- 词性:动词性短语,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语境。
- 搭配:常与人物结合,如“某人柄事”,强调对权力的掌控(如、4、6的用例)。
三、扩展:单字“柄”的常见义项
- 器物把手:如“刀柄”“勺柄”()。
- 植物结构:指花、叶与茎连接的部分,如“花柄”“叶柄”。
- 比喻义:引申为“把柄”,如“话柄”“笑柄”()。
四、注意事项
- 现代使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
- 权威参考: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验证释义。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4、6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扳牵彪形碧江兵解笔形不以一眚掩大德裁治参偶敕书醇良村妻道地饿殍遍野肺腑交橄榄石犷犷国寶海澳回颷椒桂燋心稽定稽顿襟要卷轴抗脏狂谬泪汪汪燎若观火露颗论政满任棉籽绒乃尔赧然恼懊纽星偏闇品色衣畦丁倾意躯干骨取诮仁朴人众睿诚睿见三珠树沙筯神丹盛壮世界纪录纾宽岁寒外敷畏影恶迹相字硝熟析别谢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