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ed marshes] 生长着芦苇的荡田
芦苇丛生的水沼地。《诗刊》1978年第5期:“江潮卷,征棹欢,芦荡处处练兵忙。”
“芦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自然地理概念
指生长芦苇的湿地或水沼地,常见于河岸、湖泊边缘等水域环境。例如:
“万顷芦荡青纱摇曳,千眼瀵泉碧波荡漾。”(例句来源)
发音与拼写
地理特征
芦荡通常形成于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地区,具有水道纵横、河塘密布的特点(参考)。
文学与日常用法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或隐喻复杂环境,例如《沙家浜》中的“芦荡火种”即借用其密集、隐蔽的特点(间接关联)。
同义词
“苇荡”是其近义词,两者均指向芦苇丛生的水域(参考)。
误用与注意
部分资料提及“芦荡”可比喻“行为放荡”,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缺乏广泛权威支持(来源)。建议优先采用自然地理相关释义。
“芦荡”主要指芦苇丛生的湿地环境,常见于自然地理描述及文学场景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地名(如沙家浜芦荡)或生态功能,可参考相关专业文献。
芦荡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常作为地名或人名。它由两个部分组成:芦和荡。
芦字的部首是艸,它的总笔画为12画。
荡字的部首是艸,它的总笔画为11画。
芦荡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通常用来形容水草丛生的地方。在繁体中,芦荡的写法为蘆蕩。
在古时候,人们对芦荡进行了不同的书写方式。有时采用象形表示,有时采用会意表示。这些写法包括:蘆蕩、蘆釀、蘆蕀等。
1. 河边的芦荡中,白鹭翩翩起舞。
2. 他家住在芦荡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1. 芦苇:指芦草的一种,常生长在湖泊或河边。
2. 芦笛:一种用芦草制作的乐器。
3. 荡漾:形容水面波纹或波浪的摆动。
1. 草海:指水草丛生的湖泊。
2. 草丛:指生长茂密的草地。
1. 草原:指茂盛的草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