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郡的意思、东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郡的解释

(1).郡名。 秦 置, 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 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 元年, 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 。”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 ,领 袞州 刺史。” 唐 韩愈 《龊龊》诗:“ 河 堤决 东郡 ,老弱随惊湍。”

(2).泛指京师以东诸郡。 唐 杜甫 《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 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

(3).特指 夷陵郡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 朱鹤龄 注:“ 夷陵郡 ,在 夔州 之东,故曰东郡。”一说,指 江陵县 。 钱谦益 注:“ 江陵 , 汉 旧县,属 南郡 。史记: 江陵 ,故郡都,西通 巴 巫 ,在 巴 巫 之东,故曰东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区划名称,最早见于秦代。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秦灭六国后置三十六郡,东郡为其中之一,其辖境大致包含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交界区域,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该名称源于地理方位,因位于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以东而得名。

汉代沿袭秦制,《汉书·地理志》载东郡下辖二十二县,成为沟通中原与齐鲁地区的重要枢纽。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东郡辖境逐渐缩小,至北齐时被废除。唐代虽短暂复置,但已非原境,仅作为历史地名的延续。

在文化语境中,东郡常作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坐标。例如《史记·项羽本纪》所述"东郡陨石事件",即指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陨星坠落在东郡的载录,此事被后世视为秦亡预兆的重要谶纬记载。从词源学角度分析,《汉语大词典》释"郡"为古代行政单位,"东"既表方位又含文化意象,组合后既体现地理特征,又承载着历史行政制度的演变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东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东郡是秦朝设置的郡级行政区,汉朝沿袭,主要管辖范围包括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东汉以后因行政区划调整,其设置逐渐废止或变更。


二、历史沿革与地理范围

  1. 设立与变迁

    • 秦朝: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置东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初为秦国东部边疆要地。
    • 汉朝:延续秦制,但东汉后因战乱频繁,辖境逐渐缩小,最终废置。
  2. 地理位置
    鼎盛时期覆盖今河南濮阳、山东菏泽、聊城等地,是连接中原与齐鲁地区的重要枢纽。


三、扩展含义与文学引用

  1. 泛指京师以东地区
    唐代文献中,“东郡”常代指京城以东的诸郡,如杜甫《野老》诗中的“东郡”即泛指京东一带。

  2. 特指夷陵郡或江陵县
    唐代部分文献(如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将“东郡”指向夷陵郡(今湖北宜昌),或根据地理位置称江陵为东郡。

  3. 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因东郡远离中央政权,常被用来形容偏远、落后的边陲之地,如韩愈《龊龊》诗中“河堤决东郡”暗喻动荡与荒凉。


四、相关文献记载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史记》《汉书》或唐代诗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傲慢无礼本条奔轶絶尘边効鳖燥不差似仓仓乘鲤枨臬眵目糊黜尸翠裘贷宥抵虚鹅卵石芳颜浮尘子感遇高肓功成名就共命鸟钩鎌官成关河官庑鬼难规圜浩邈后素花轿华诬假球金兰友禁围酒湩沮逆开幕词科本淩蔑六丁六甲漫剥名不虚传南宰相府泥水繦葆嶔崎历落苫块神理身无寸缕守约施搏疏庸所有騊駼啼唱提问望江楼渥集相逊闲天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