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郡名。 秦 置, 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 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 元年, 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 。”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 ,领 袞州 刺史。” 唐 韩愈 《龊龊》诗:“ 河 堤决 东郡 ,老弱随惊湍。”
(2).泛指京师以东诸郡。 唐 杜甫 《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 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
(3).特指 夷陵郡 。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 朱鹤龄 注:“ 夷陵郡 ,在 夔州 之东,故曰东郡。”一说,指 江陵县 。 钱谦益 注:“ 江陵 , 汉 旧县,属 南郡 。史记: 江陵 ,故郡都,西通 巴 巫 ,在 巴 巫 之东,故曰东郡。”
“东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东郡是秦朝设置的郡级行政区,汉朝沿袭,主要管辖范围包括今河南省东北部、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东汉以后因行政区划调整,其设置逐渐废止或变更。
设立与变迁
地理位置
鼎盛时期覆盖今河南濮阳、山东菏泽、聊城等地,是连接中原与齐鲁地区的重要枢纽。
泛指京师以东地区
唐代文献中,“东郡”常代指京城以东的诸郡,如杜甫《野老》诗中的“东郡”即泛指京东一带。
特指夷陵郡或江陵县
唐代部分文献(如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将“东郡”指向夷陵郡(今湖北宜昌),或根据地理位置称江陵为东郡。
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因东郡远离中央政权,常被用来形容偏远、落后的边陲之地,如韩愈《龊龊》诗中“河堤决东郡”暗喻动荡与荒凉。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史记》《汉书》或唐代诗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