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盛水的陶器。腹部较大。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点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然,一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里面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二木匠 哪有工夫吃饭,站在水瓮跟前呱呱喝了半瓢凉水。”
“水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水瓮(拼音:shuǐ wèng)指一种腹部较大的盛水陶器,主要用于古代或传统生活中储水。其材质为陶土烧制,因口部较小、腹部宽大,水需从顶部倾倒而出,无法自由流动。
在文学或口语中,水瓮常被用作比喻,形容人或事物受环境、条件限制而无法自由发展。例如,描述个人能力被束缚或组织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境。
总结来看,“水瓮”既是具体器物,也承载文化隐喻,常见于文学与生活描述中。
《水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形容人贪图小利,只顾眼前,没有远见和智慧。它的意思是把水装在瓮中,若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利益,就像瓮中的水,一倒即空。
《水瓮》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
《水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中。原文为:“水瓮者何也?支离而不纷,蒙哈而不淖。”意思是水瓮又是什么呢?它即不破碎又不泄漏。
《水瓮》的繁体字为「水甕」。繁体字的形状稍有不同,但意思和用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水瓮」的上下位置是颠倒的,即「瓮水」。现代汉字书写习惯中,才将其改为「水瓮」的形式。
1. 他总是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像个水瓮一样没有长远打算。
2. 别只顾眼前的小利,要有远见,不要成为一个水瓮。
1. 没在水瓮:形容人没有进步,停滞不前。
2. 如水瓮中之金:比喻固步自封,不肯进取,浪费才能。
近义词包括《坛坛罐罐》、《止溺思远》、《目光短浅》。
反义词包括《洞若观火》、《兼收并蓄》、《远见卓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