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钩的意思、撩钩的详细解释
撩钩的解释
亦作“ 撩钩 ”。 1. 明 清 水战的战具。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有撩鉤焉,三锋一柄,左鉤右漉,或捞首级,或鉤帆幅,梢固铁坚,万拽不曲。”
(2).泛指水中取物的钩状器具。 力扬 《射虎者及其家族·白银》:“快把撩钩拿出来呀!水头上漂着无数条杉木。”
词语分解
- 撩的解释 撩 ā 掀起:撩起衣襟。撩起头发。 用手舀着洒水:先撩水后扫地。 撩 á 挑弄,引逗:撩拨。撩乱(纷乱,如“眼花撩撩”。亦作“缭乱”)。春色撩人。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钩的解释 钩 (鈎) ō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钩子。秤钩儿。火钩子。 形状像钩子的:蝎的钩子。钩针。 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钩住树枝
网络扩展解释
“撩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古代水战工具或取物器具
- 基本解释:指明清时期水战中使用的战具,也泛指水中捞取物品的钩状工具。
- 具体用途:
- 在战争中用于钩取敌方首级、破坏船帆或船体(如“三锋一柄,左钩右漉”的描述)。
- 民间用于打捞水中漂浮物,如木材等(现代文学中仍有类似用法)。
2.引申为“引诱”的比喻义
- 基本含义:带有负面色彩的“引诱、勾引”之意,常用于形容故意吸引他人或事物间的勾连关系。
-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如“撩钩人心”“利益撩钩”。
补充说明
- 发音争议:不同词典标注读音略有差异,常见读音为liáo gōu(注音:ㄌㄧㄠˊ ㄍㄡ)。
- 权威性差异:作为“战具”的释义在历史文献(如《圣武记》)和权威词典中更为常见;而“引诱”的比喻义多出现于网络解释,需结合语境使用。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圣武记》等古籍或现代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撩钩的意思
《撩钩》这个词是指用手指或者工具将东西挑起或者抓住,并且在动作中施加一些力量。
拆分部首和笔画
《撩钩》的部首是手,总共有11画。
来源
《撩钩》一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撩”原本是指用手或者工具将物体挑起或抓住的动作,常用来形容戏剧中演员的动作技巧,后来也引申为引起别人兴趣或者情感的诱惑。“钩”表示用手或者工具将物体钩住的动作。因此,《撩钩》的含义也渐渐演变为用手或者工具将物体挑起或钩住的动作。
繁体
《撩钩》的繁体字为「撩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撩钩」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以手的形状和钩状物为基础进行书写。具体的写法可能难以考证。
例句
1. 他用勺子撩钩着汤中的肉块,小心翼翼地端起来。
2. 她用美妙的音乐撩钩着人们的情感。
3. 小猫用爪子撩钩住了线头,玩得不亦乐乎。
组词
撩拨、撩起、钩挂、钩住、探索、挑起。
近义词
勾起、勾住、探挽、触动、引发。
反义词
释放、放开、松手、放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