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栎樗的意思、栎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栎樗的解释

谓无用之材。多用作自谦之词。 清 徐宗麟 《辞征》诗:“天纵深林老櫟樗,惊看云壑驻安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栎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字面构成与植物特性
    “栎”指栎树(如麻栎、栓皮栎),木材坚硬但纹理粗糙,古代多被视为普通材料;而“樗”即臭椿树,木质疏松易腐,常被归为无用之木。两者结合,字面指材质低劣的树木。

  2. 比喻义与谦词用法
    该词多用于比喻才能平庸、不堪大用的人或事物,例如《史记》中借“栎樗”自谦资质不足。古人常以此词委婉表达自我贬低,类似“朽木不可雕”的谦逊说法。

  3. 文化典故与延伸
    成语“栎樗之材”源于此,强调事物或人的实用性差,如《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中以栎樗暗喻无用之才。此外,古代文献如《艺文类聚》还记载了“以牙栎之”等动作描述,进一步关联其“粗劣”特性。

  4. 现代应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批评能力不足者或自嘲,例如:“我乃栎樗之材,难当此重任。”需注意语境,避免直接用于他人以免失礼。

总结来看,“栎樗”通过两种普通树木的特性,承载了中华文化中谦逊表达与材质批判的双重意涵。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史记》《艺文类聚》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栎樗的意思

《栎樗》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指的是栎树和樗树。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栎樗》由木字旁和木字旁构成,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栎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在《说文解字》中有被提及。栎树是常见的落叶乔木,樗树是常见的硬质阔叶乔木,两者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植物表达。

繁体

《栎樗》的繁体字是「櫟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栎」的字形稍有变化,字形像是一棵树立在地上。「樗」的字形保持了较为稳定,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

例句

1. 这片栎樗林非常茂密,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他在田间栽种起了栎和樗,希望收获丰硕。

组词

栎木、樗树、栎林、樗柿等。

近义词

栎樟、栎木、樗木。

反义词

松柏、柳树、榆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