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冒忿的意思、冒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冒忿的解释

泄恨。 汉 贾谊 《新书·耳痺》:“ 子胥 发鬱冒忿,辅 闔閭 而行大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冒忿”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冒”和“忿”两个语素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冒”在此处意为“不顾、触犯”,而“忿”指“愤怒、怨恨”,合指“因愤怒而触犯他人或行事冲动”。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发辞偏宕,多致乖忤”,描述因情绪激烈引发冲突的行为。

从构词法分析,“冒忿”属于动宾结构,强调因主观情绪驱动产生的行为后果。《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指出,此类词语多用于史书或政论中,暗含对“情绪失控导致矛盾激化”的批评,例如《资治通鉴》载刘琨“性倨傲,好凌人,以此取败”,即属典型冒忿表现。

在古代礼法体系中,冒忿被视为违背“克己复礼”儒家思想的行为。《礼记·曲礼》强调“忿言不反于身”,要求士人控制情绪避免冲突。这种价值评判使“冒忿”在文献中多带有负面色彩,如《三国志》评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其中“内忌”即暗含冒忿特质。

网络扩展解释

“冒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析
    由“冒”(冒犯、冲撞)和“忿”(愤怒、生气)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因冒犯他人而引发的愤怒情绪”。

  2. 实际用法
    在古籍中多指“泄恨”,即发泄内心的愤懑。例如《新书·耳痹》中记载:“子胥发鬱冒忿,辅闔閭而行大虐”,此处“冒忿”即表达伍子胥为泄恨而辅佐吴王实施暴政。

二、来源与例句

三、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书·耳痹》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阿案责半径宝翫忭幸荜露蓝蒌避世绝俗伯业钗珥垂钩蹙促道貌俨然打觑點明地心说帝宣发狂变死敷寻格物大馆苟合取容姑师故刑鹤帐洪荒之力昏第讲榻基本路线揭瓴结绳九因极烛考观困勉朗目冷作厉涉麻肺汤卖邻朦胧内则平视辟邪旗潜映侨士清浅情谊饶言伤辞试读实学施以顺许説诨经腾奏天行通类退亲万微遐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