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泄恨。 汉 贾谊 《新书·耳痺》:“ 子胥 发鬱冒忿,辅 闔閭 而行大虐。”
“冒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字面解析
由“冒”(冒犯、冲撞)和“忿”(愤怒、生气)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因冒犯他人而引发的愤怒情绪”。
实际用法
在古籍中多指“泄恨”,即发泄内心的愤懑。例如《新书·耳痹》中记载:“子胥发鬱冒忿,辅闔閭而行大虐”,此处“冒忿”即表达伍子胥为泄恨而辅佐吴王实施暴政。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书·耳痹》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冒忿(mào fè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表现出愤怒的样子。该词的拆分部首是冖和忄,其中冖表示盖在上面的意思,忄则是表示心的字旁。冒忿的常见笔顺为撇、横、竖、撇、折、横、横,总共有9画。
冒忿一词的来源比较模糊,可能是古代人们观察到愤怒时面部表情和心理状态的特征而产生的一个词汇。
冒忿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冃忿,字形上加了一个冃字旁,表示盖在上面的意思。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多种多样,冒忿也有一些不同的字形。例如《说文解字》中的写法是冃氏,表示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冒犯(冃氏取冒忿思想主导)。又如《广韵》中的写法是冃雰,表示事情的发展或者执行与个人的主观想法不符。
以下是冒忿的一些例句:
1. 她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冒忿的表情让人感到惊讶。
2. 他的言辞和举止都充满了冒忿和不满情绪。
3. 在惹恼他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眉头紧锁,整个人都冒忿得不得了。
冒忿与其他词语的组词有:
1. 冒犯:指触犯、得罪。
2. 勃然大怒: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3. 愤怒:指极度的生气或愤慨。
冒忿的反义词为宽容、宽恕,表示对他人的过失或冒犯采取宽宏大度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