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栎樗的意思、栎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栎樗的解释

谓无用之材。多用作自谦之词。 清 徐宗麟 《辞征》诗:“天纵深林老櫟樗,惊看云壑驻安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栎樗是由“栎”与“樗”组成的复合词,两者均为中国古代文献中常见的树木名称,具有特殊的文化意涵。具体释义如下:

栎(lì):

壳斗科栎属植物的统称,落叶或常绿乔木。其木质坚硬,果实称“橡子”。《说文解字》释为“木也,从木乐声”。《庄子·人间世》曾以栎树为喻,称其因“不材”而免于砍伐,引申为“无用之用”的哲学观念。

樗(chū):

苦木科臭椿树的古称,又称“鬼目”。《本草纲目》载其“木皮、根皮皆可入药”,但木质疏松,被视为“散木”。《庄子·逍遥游》记载惠子批评樗树“大本臃肿,不中绳墨”,用以比喻看似无用的存在。

复合词“栎樗”:

多见于古代诗文,常并列指代两类“不材之木”,表达对世俗价值标准的反思。如宋代陆游《书意》诗云“栎樗岂避斧斤灾”,强调自然之物超脱功利的属性。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主要作为文学意象或哲学符号出现。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版)
  2.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3.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栎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字面构成与植物特性
    “栎”指栎树(如麻栎、栓皮栎),木材坚硬但纹理粗糙,古代多被视为普通材料;而“樗”即臭椿树,木质疏松易腐,常被归为无用之木。两者结合,字面指材质低劣的树木。

  2. 比喻义与谦词用法
    该词多用于比喻才能平庸、不堪大用的人或事物,例如《史记》中借“栎樗”自谦资质不足。古人常以此词委婉表达自我贬低,类似“朽木不可雕”的谦逊说法。

  3. 文化典故与延伸
    成语“栎樗之材”源于此,强调事物或人的实用性差,如《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中以栎樗暗喻无用之才。此外,古代文献如《艺文类聚》还记载了“以牙栎之”等动作描述,进一步关联其“粗劣”特性。

  4. 现代应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批评能力不足者或自嘲,例如:“我乃栎樗之材,难当此重任。”需注意语境,避免直接用于他人以免失礼。

总结来看,“栎樗”通过两种普通树木的特性,承载了中华文化中谦逊表达与材质批判的双重意涵。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史记》《艺文类聚》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发百中白蕲白鶂宝座猜崄长毫承徽城砦雌甲毳羽打呃刀山剑树东西南北客耳食之论偾国枌檟凫氏干漫贵赤榖纸横从赫諠化除黄雀伺蝉环秸回单骄臣疾驰唧唧嘎嘎菊潭劳瘁乱臣逆子蠦蜚逻辑代数冥到暮虢朝虞乃才南都南蕃牛气鳑皮盆菜皮板儿评本贫生子窃钩窃国寝寃鳃裂首肯束装就道四域算囊塌嘴挑饬桐君妄听惟精惟一霞冠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