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饥饿。《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 刺史 檀道济 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瘠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瘠馁”读作jí něi,表示贫困饥饿 的状态。该词由“瘠”和“馁”组成:
二、古籍例证
《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记载,陶潜因拒绝做官、躬耕自资而陷入贫困饥饿,刺史檀道济探望时,他“偃卧瘠馁有日矣”。此例生动体现了该词的使用场景。
三、用法与近义词
总结
“瘠馁”强调物质匮乏的双重困境(贫穷+饥饿),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
瘠馁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饥饿而消瘦的状态。当一个人或动物长时间无法得到充足的食物时,身体就会瘦弱无力,此时就可用瘠馁来描述其状态。
瘠(ji)是由疒(疔)和即两个部首组成,共8笔。
馁(nei)是由饣(食)和尔两个部首组成,共11笔。
《瘠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中,该书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官员左丘明所写,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当时对于物质贫困的描写与表达。
瘠餒(繁体字)
在古代,瘠馁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它们的写法为「瘠」改为「疾」,「馁」改为「餧」。
1. 他的病情愈发严重,变得面黄肌瘦,如同瘠馁的干柴。
2. 这只瘠馁的小猫看起来几乎没有力气走动。
1. 瘦瘠:形容极度瘦弱、消瘦的状态。
2. 饥瘠:形容因长期饥饿而瘦弱、衰弱的状态。
3. 恍如隔世:形容两个时间或场景之间的巨大变化,使人感觉仿佛过了一个非常长的时间。
消瘦、枯槁、憔悴
康健、肥胖、健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