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勇自励。《韩非子·六反》:“行剑攻杀,暴憿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磏勇之士;活贼匿姦,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 王先慎 集解:“《説文》:‘磏,厉石也。’凡棱利之义,即此字之转注,经传皆以廉为之。”参阅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十四。
“磏勇”是一个由“磏”和“勇”组成的形容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基本含义
形容勇猛无畏、刚强不屈,常用于赞美面对危险或困境时毫不退缩的英勇行为。现代语境中多用于军人、消防员等职业,也可描述普通人在危急时刻的勇敢表现。
词源与结构
古今用法差异
根据《韩非子·六反》记载,“磏勇”在古代曾指代“以勇自励”之人,但该语境中暗含对“行剑攻杀”等暴力行为的批判性描述,与现代褒义用法存在差异。
例句与引申
如《韩非子》中提到“世尊之曰磏勇之士”,反映出古代社会对某些刚猛行为的复杂态度,而现代更偏向纯粹褒扬英勇品质。
注意:需区分“磏勇”与发音相近的“僄勇”(敏捷勇敢)、“趫勇”(矫捷勇猛)等词,避免混淆。
磏勇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石”和“力”两个部首组成。它有多种含义,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勇敢、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和挑战。
磏勇的左边部首是“石”(dàn)。右边部首是“力”(lì)。它一共有11个笔画。
磏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体字是「巒勇」。在传统文化中,「巒」的意思是山峰,代表壮丽、高大的山峰。
在古代,磏勇的写法稍有不同。古时候磏勇的「磏」字也可以写作「巒」,但读音和意义相同。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写法逐渐变化,「磏」逐渐被取代。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磏勇的品质。
面对挑战,他表现出了磏勇的态度。
磏勇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词,如:磏勇前进、磏勇无畏、磏勇勇进等。
磏勇的近义词有:勇敢、大胆、刚毅。
磏勇的反义词有:胆怯、懦弱、畏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