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刮索取。 唐 白居易 《重赋》诗:“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敛索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强行征收财物"的行为,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均具有特定语境下的使用规范。根据《汉语大词典》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释义,该词可拆解为以下五个维度的阐释:
一、基本释义 "敛索"由"敛"(liǎn)与"索"(suǒ)两个语素构成,作动词使用,特指官吏或权势者通过强制性手段征收财物。《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强行征敛索取",强调行为实施者的强制性与被征者的被迫性特征。
二、语源解析
三、用法特征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吏的横征暴敛,如《新唐书·食货志》载"刺史多遣吏敛索",现代汉语中则延伸至权力滥用的象征性表述。其搭配对象多为"赋税""钱粮"等经济资源,行为主体通常具有官方或准官方身份。
四、近义辨析 相较于"征收"的中性表述,"敛索"带有明显贬义色彩;与"搜刮"相比,更强调利用制度性权力实施掠夺。这种语义差异在《古代汉语词义辨析词典》中有系统论述。
五、权威引证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修订版)第8册第543页明确标注该词条,引《宋史·洪皓传》"拒金人敛索"为典型用例;《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在"赋役制度"条目下亦多次援引该词说明古代财税弊端。
“敛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与“征收、索取”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指通过权力或强制手段征收、索取财物,常带有贬义,多用于描述官吏横征暴敛的行为。例如唐代白居易《重赋》中“敛索无冬春”即批判官吏全年无休的搜刮。
字义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等典籍。
八口宝檀博鬻才誉察言称位成效卓著赤汗马吃荤饭黨風祷祈地癖独根苗顿契法船翻出焚草怪诧诡夺滚核桃画旛讙笑呼韩辉赫咴咴火泉骄骜金相九死厄历乱黎玄龙御上宾吕武操莽冒疾梅禄濛漠明媒正礼逆犯宁俭偶或旁纽钱湖伽陀庆戴劝和劝止屈戌儿认可社会性熟诵死沉天害停业脱荣突破性尾櫜五量乌迁弦索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