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谓得道成仙之人可腾空而行或停留空中。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程君友》:“达旦,云霞相映,有如五色。 君友 仰观躡空,祥风忽生,彩雾鬱起。妻拏悲号,遂越巨壑层峦,涕泗追望,极目而没。”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洞口先生》:“五年之期至,躡空而升,邑里俱见之。”《镜花缘》第九回:“ 林之洋 道:‘有这好处,俺也吃他几枝,久后回家,倘房上有贼,俺躡空追他,岂不省事。’”一本作“攛空”。
(2).指腾空飞跃。 清 冯廷櫆 《铁犀行》:“ 武都 怒特西入海,空舲野牛躡空起。”
“蹑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指得道成仙者腾空飞行或停留
源自道教文化,描述修道者凭借法力脱离地面,如《茅亭客话》中记载的程君友“仰观躡空,祥风忽生”,或《夷坚支志》提及的“躡空而升”。这一用法常见于古籍,强调超自然的飞行能力。
指腾空飞跃的动作
例如清代冯廷櫆《铁犀行》中“躡空起”形容巨兽跃起的姿态,强调物理层面的腾跃。
部分文献将其引申为“行动轻巧隐秘”,如《查字典》中解释“像鸟儿飞行般悄无声息”,用于形容敏捷且隐蔽的行为。此用法多见于文学比喻,而非字面意义上的飞行。
拼音为niè kōng,属动词,多用于书面语境,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出处,可参考、6、7的古典引文。
蹑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轻盈地行走在空中,形容轻功高强的人在空中行动的样子。它的拆分部首是足(走路)和空(空中),其中足部是右边的部首,空部是左边的部首。根据部首的位置,蹑空的笔画数为16画。
蹑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武侠小说中,经常用来形容武功高强的人在空中飞行或行走的场景。它也是一种修炼高深轻功的境界,只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武者才能够蹑空行走。
在繁体字中,蹑空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一些字形上的差异而已。
古时候,蹑空的汉字写作“蹠空”,其“蹠”字与现代的“蹑”字类似,也指脚步轻快地行走。随着汉字的演变,现代汉字中的“蹑空”逐渐取代了古代的“蹠空”。
以下是一些例句:
组词:蹑空行走、蹑空之术、蹑空高手、蹑空轻功。
近义词:飞檐走壁、翱翔、飘逸。
反义词:沉重、笨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