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实正直。《楚辞·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惟公之生,树名致节,忠贞谅直,天下所仰。” 章炳麟 《国家论》:“説者又云,饮食居服,生而不得不然;至於国家则否,有时而可以消灭之,故不得以为同喻。是亦未为谅直之论也。”
“谅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àng zhí,其核心含义是诚实正直。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该词:
核心定义
“谅直”指为人诚实且品行正直,强调内在的真诚与外显的坦率结合。如《楚辞·九辩》中“心怦怦兮谅直”即表达内心的正直与诚恳。
字源分析
“谅直”融合了“诚信”与“正直”的双重特质,既是传统推崇的道德品质,也适用于现代对人际交往的赞美。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参考《楚辞》或汉典等来源。
《谅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宽容、理解他人并坦诚相待。它是一个正面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胸开阔、待人真诚。
《谅直》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包括“讠”和“直”。其中,“讠”是让字的部首,表示与言语相关的意思;“直”是一个常用的汉字部首,表示与方向、直接相关的意思。
从笔画来看,“谅直”共有10个笔画,其中“讠”部由2个笔画组成,而“直”部由8个笔画组成。
《谅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它是由“谅”和“直”的意思组合而成的,表示宽容、真诚对待他人的态度。繁体字为《諒直》。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谅直》的古代写法略有差异,其中“直”字的笔画结构与现代稍有不同。
1. 我们应该以谅直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错误。
2. 只有用谅直的心态,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谅解、直爽、直截了当、谅解、谅事、直至、旷达
宽容、宽大、真诚、坦诚
狭隘、假意、虚伪、刻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