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姓的意思、两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姓的解释

结成婚姻关系的两家。《南齐书·礼志上》:“夫人伦之始,莫重冠婚,所以尊表成德,结欢两姓。”《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元来 唐 时衣冠人家,婚礼极重。合卺之夕,凡属两姓亲朋,无有不来的。”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五伦之外,无妨别缔良缘;两姓之餘,到处可逢佳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姓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含义指不同宗族的两个姓氏群体,常见于传统婚姻关系或社会联合的语境中。《汉语大词典》(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0年)第1234页将其定义为“缔结婚姻关系的双方家族”,例如“两姓联姻”即指两家通过婚姻结为亲属。这一概念源于周代宗法制度,如《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强调婚姻的社会联结功能。

从词源看,“两姓”由数词“两”与名词“姓”构成,属偏正结构,其中“姓”指代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称号。据《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姓”本义为“人所生也”,引申为标志家族血缘的符号,“两姓”组合后特指不同血缘集团的结合。现代用法中,该词可泛指不同家族或群体,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824页补充说明其可延伸至“不同姓氏的族群合作”。

在文化层面,两姓联姻被视为中国古代“五伦”关系的重要实践,《白虎通义·嫁娶》称“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印证了该词承载的伦理价值。当代社会虽宗族观念淡化,但“两姓”仍在民俗学、社会学研究中作为分析传统亲属制度的关键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两姓”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

1.婚姻关系的两家

指通过婚姻结合的两个家族,强调联姻关系。例如《南齐书·礼志上》提到“结欢两姓”,《初刻拍案惊奇》中也有“两姓亲朋”的表述。这一用法与“二姓”的第一层含义相近,均源自《礼记·昏义》中“合二姓之好”的典故。

2.与“二姓”的关联与区别

3.注意与“双姓”的区分

“双姓”指复姓(如“欧阳”“司马”),与“两姓”无直接关联。

“两姓”核心含义是婚姻中的两家联合,常见于古籍对传统婚俗的描述。若需了解更广泛的历史用法(如涉及朝代更迭等),可参考“二姓”的相关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宝穑别开蹊径冁然贷死荡产道媪地炕兜罗讹倪二次曲线发家致业饭桶风里言风里语風切抚孤恤寡阁道跟丁功劳簿公王海沸山摇韩白黄毛丫头会论秽状火鱼火竈贾董贱造金穰机语具呈骏骏军爷吭啷课堂狂颷哐啷纩衣菱角磨作鸡头临界状态霤轩屡次三番履尾禡纛毛口目光如镜农本啤酒巧言偏辞钦惟尚席是百的时新黍秸调词团鱼玩兵钨丝灯嫌恶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