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既济”、“未济”两卦的合称。 清 黄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铭》:“《诗》与《春秋》递为爻象,‘屯’‘蒙’而下、‘两济’而上,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
“两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基本含义
“两济”指《周易》中的“既济”卦和“未济”卦的合称。这两卦分别象征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文献引用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中曾用“两济”概括历史治乱循环,如:“‘屯’‘蒙’而下、‘两济’而上,二千一百年之治乱燎若观火”。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两济”可解作“两地互相救济”,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同舟共济”等成语混淆。建议以《周易》相关解释为准。
在学术及传统语境中,“两济”特指《周易》的既济、未济两卦,反映事物完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其他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两济》是指中国历史上两个古代行省的合称。其中“两”的意思是指数量,而“济”的意思是救助、帮助。因此,《两济》指的是同时拥有两个行省,以共同救助和帮助人民。
《两济》的拆分部首是“言”,也就是说它属于“言字旁”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其中“两”的部分有6画,“济”的部分有10画。
《两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明朝时期,当时分为北直隶和南直隶两个行省,这两个行省又被合称为《两济》。这个词在历史上代表着中国的政治和行政领域。
《两济》的繁体字为「兩濟」。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两济》的古汉字写法是「兩濟」。
1. 《两济》行省共同为百姓提供援助和救济。
2. 历史上,《两济》起到了关键的政治和行政作用。
1. 济南:山东省省会,古时属于历史上的《两济》行省。
2. 两全其美:达到两个目标而不产生任何损失。
1. 二行:两行和两地的合称,指分治行省。
2. 二济:指古代行政区划中的两个行省。
一济:只有一个行省的行政区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