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慎而能检点自己。 唐 白居易 《何士乂可河南县令制》:“﹝ 何士乂 ﹞慎检和易,介然有常,守而勿失,可使从政。” 明 刘基 《官箴下》:“何以弭贪,慎检乃躬。”
“慎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慎检”读作shèn jiǎn,由“慎”(谨慎、小心)和“检”(检查、约束)组成,字面意为谨慎地检查或约束自己。既可指对事物的细致审查,也可指个人行为的自我检点。
详细解释
作为成语使用时,“慎检”强调在审查或处理重要事务时需格外小心,避免疏漏或错误。例如对文件、证据的核查,或对自身言行的约束。
使用场景
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的《何士乂可河南县令制》,形容官员“慎检和易,介然有常”;明代刘基的《官箴下》也提到“慎检”作为廉洁自律的要求。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慎检”多用于强调细致严谨的态度,近义词包括“审慎”“谨严”等,反义词如“草率”“疏漏”。
慎检,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谨慎检查。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言,它的总笔画为12。该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汉字,是在古时候的汉字中出现的,它的繁体字也是“慎檢”。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慎的字形并未有太大变化,检的字形在不同朝代略有不同的变化,但整体上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形状。
1. 在完成报告之前,请慎检每一个细节,避免任何错误的出现。
2. 当你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时,应该慎检其中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1. 慎重:谨慎的、慎重考虑的。
2. 检查:仔细检验、审查。
3. 慎行:谨慎地行动、谨慎的举止。
谨慎、小心、细心、审慎。
草率、轻率、大意、疏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