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补,无助。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生平所著之书,虽无裨於人心世道,若只论等身,几与 曹交 食粟之躯,等其高下。”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后方的呻吟与高兴固然大不相同,然而无裨于事是一样的。”
“无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无裨”指某种行为或事物对达到目标、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或益处。其中“裨”为名词,意为“益处、补益”,因此“无裨”即“无补益”或“无助”。
核心含义
表示缺乏实际效用,强调行为或建议的无效性。例如:
语境用法
可译为“be of no avail”或“be of no help”。
通过常见搭配加深理解,如“无裨实际”“无裨于事”等,结合鲁迅等经典用例体会其否定含义。
《无裨》是一个成语,意为毫无裨益、没有任何好处。
《无裨》的拆分为无(无、毋)和裨(贝、豙、欠、一)。部首是贝部,总笔画数为9画。
《无裨》最初出自《史记·表》中的一句话:“今世俗之言曰‘莫辩利害,得失不下苞蔷薇’,然则不裨,崇为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通俗地说:“没有辨别利害得失的能力,就像无法区分苞蔷薇一样。”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事毫无用处。
《无裨》的繁体字是「無裨」。
古时候,《无裨》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似的意思和音调。
这种尝试对他的事业来说是毫无裨益的。
无功而返、不值一提、无济于事、无功受祸等。
无益、无帮助、无用、无效果。
有裨、有益、有帮助、有效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