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鲤鱼的意思、鲤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鲤鱼的解释

(1).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汉 焦赣 《易林·革之颐》:“ 尼父 孔丘 ,善钓鲤鱼。” 宋 陆游 《鲤鱼行》:“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 宋传恩 《绿水悠悠·罩鱼》:“这是一条鲤鱼,一条十多斤重的鲤鱼。”

(2).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唐 元稹 《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清 谭嗣同 《寄人五绝》:“鲤鱼三十六,江上报秋书。”

(3).借指传递书信者。 唐 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恡,时望鲤鱼传。” 唐 元稹 《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诗:“凭仗鲤鱼将远信,鴈回时节到 扬州 。” 元 萨都剌 《送王伯循御史》诗:“ 曲江 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参见“ 鱼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鲤鱼是汉语中常见的水生生物名称,其释义可从语言学、文化象征及生物学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核心释义

  1. 现代汉语定义

    指鲤科淡水鱼类(Cyprinus carpio),体侧扁而肥硕,口部有须两对,背部青灰色,腹部浅黄,尾鳍下叶呈红色。《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

  2. 古汉语溯源

    • 字形演变: “鲤”为形声字,从“鱼”部,“里”声,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 早期释义:《说文解字·鱼部》载:“鲤,鳣也。从鱼,里声”,汉代以“鳣鲤”并称,泛指大型淡水鱼。

二、文化象征与民俗意义

  1. 吉祥符号

    因“鲤”与“利”谐音,自古象征富贵。唐代起“鱼跃龙门”传说盛行,鲤鱼被赋予科举登第、逆流进取的寓意,如《三秦记》载“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

  2. 民俗载体

    • 年画主题: “年年有余”常以童子抱鲤构图,见于天津杨柳青等传统年画。
    • 书信象征: 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乐府)中,“双鲤”指代书信函匣,后成书信雅称。

三、生物学特征补充

鲤鱼具咽齿三排,可磨碎螺蚌等硬食;鳞片边缘有暗色环纹(俗称“网纹”),为分类依据之一。其适应力强,在我国江河、湖泊均有分布,现为四大家鱼之首。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鲤鱼”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鱼类名称
    鲤鱼是淡水鱼的一种,学名Cyprinus carpio,属鲤科。其形态特征为:

    • 身体侧扁呈纺锤形,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
    • 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鳞片大,侧线鳞33-39片;
    • 背鳍和臀鳍具锯齿状硬刺,尾鳍分叉。
      主要栖息于水草茂密的河流、湖泊,现多为人工养殖的食用鱼,别名“鲤拐子”“红鱼”。
  2. 书信的代称
    源自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鲤鱼”借指书信或信使。


二、文化象征

  1. “鲤鱼跳龙门”的寓意
    该成语象征普通人通过努力跨越阶层,如例句:“他多年奋斗,终鲤鱼跳龙门成为企业家”。龙门代表成功与突破,体现逆境成长的励志内涵。

  2. 文学与民俗中的意象
    古诗词中常以鲤鱼寄托情感,如陆游《鲤鱼行》描述其形态,唐代元稹等人亦用“双鲤”代指书信往来。民间则因“鲤”与“利”谐音,赋予其吉祥寓意。


三、其他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生物学特征或文化典故,可查阅词典或鱼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酒阿育帝变俗补外参体巉絶差配持久大昊稻云发币房子俸米告聘功事乖巧官轻势微归怀姑母海渎黑暗合意洪基鸿毛泰山欢游荟粹诲谆江北检问击溃战惊駴九原角抵可怜相懒堕泪竹丽川离欲鸾辙马荔蛮髦冒恩盟军闽北话年成千万买邻桑土之防散件山复整妆十二表法使用价值手牓熟靼鞭瞬间私白索郎郎退逊刓泐孝节夏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