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灵知的意思、灵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灵知的解释

(1).犹灵觉。指众生本具的灵明觉悟之性。 晋 支遁 《咏八日诗》之一:“交养卫恬和,灵知溜性命。”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之八:“灵知湛常然,符应有盈缺。” 南朝 梁宣帝 《迎舍利》诗:“灵知虽隐显,妙色岂荣枯。”

(2).犹良知。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为 陆 王 之学者,据灵知以詆 程 朱 ,是以佛攻 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灵知"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哲学与宗教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础释义:直观的智慧认知

指不依赖逻辑推理而通过直觉或顿悟获得的深刻认知能力。

示例:

"灵知超越感官,是心灵对真理的直接把握。"

二、哲学与宗教释义

1.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的核心概念

在公元初期的希腊化宗教哲学中,"灵知"(希腊语:gnôsis)指一种能使人脱离物质世界束缚、回归神圣本源的神秘觉悟。其核心观点包括:

2.佛教语境中的妙悟智慧

汉传佛教借用该词表述超越世俗认知的般若智慧,如《六祖坛经》所述"顿见真如本性"的觉悟状态。

例证: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灵知在当下顿悟中的显现。"


权威参考文献

  1. 《诺斯替宗教:异乡神的信息与基督教的开端》

    汉斯·约纳斯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页78-82)

  2. 《汉译佛教词汇的哲学诠释研究》

    吴汝钧,台湾商务印书馆,2011年(页215-218)

  3. 《汉语大词典》(第11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页1367)

注:因古籍与现代学术著作的在线公开链接受限,建议通过权威出版社或学术数据库(如CNKI)获取完整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灵知”是一个具有哲学和宗教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一、基本词义

  1. 灵明觉悟之性
    指众生与生俱来的灵性觉知能力,强调内在超越世俗的智慧。如晋代支遁《咏八日诗》中“灵知溜性命”,南朝王融《法乐辞》“灵知湛常然”,均体现对生命本质的觉悟。

  2. 良知
    清代黄宗羲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将“灵知”与陆王心学的“良知”关联,指人本有的道德判断力。

二、哲学/宗教扩展

在印度教哲学中,“灵知”(Gnosis)被视为对物质世界与精神本我的特殊认知。婆罗门哲学认为,现实世界是造物主用魔法创造的虚像,而“灵知”能穿透表象,认识永恒不变的“本我”。

三、诗文中的运用

唐代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古物有灵知所适”,宋代韩元吉“山灵知我意”等诗句,均借“灵知”表达对自然或器物灵性的拟人化感知。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汉语释义、哲学概念及文学用例,完整文献可参考、6、8、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友跛眇波溢曹刘唱率禅要醋妒达达尼尔海峡黛耒淡食道典得便递禀饤案地温耳朵底子凤尾花复查釜斤黻裘官曹光生顾前不顾后寒冽贺知章黄伞搅搅撅坑堑卡房狂涛烙饼篱菊璘霦落坐芒针旄旌密恩镊鬓扭绞漂白气勃勃三注射粮射屏噬不见齿水乳庶黎斯事体大通玄同源共流兔径讬国刓敝万能祥肉闲接税衔石笑嚬小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