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知的意思、靈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知的解釋

(1).猶靈覺。指衆生本具的靈明覺悟之性。 晉 支遁 《詠八日詩》之一:“交養衛恬和,靈知溜性命。” 南朝 齊 王融 《法樂辭》之八:“靈知湛常然,符應有盈缺。” 南朝 梁宣帝 《迎舍利》詩:“靈知雖隱顯,妙色豈榮枯。”

(2).猶良知。 清 黃宗羲 《與友人論學書》:“為 陸 王 之學者,據靈知以詆 程 朱 ,是以佛攻 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靈知"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哲學與宗教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礎釋義:直觀的智慧認知

指不依賴邏輯推理而通過直覺或頓悟獲得的深刻認知能力。

示例:

"靈知超越感官,是心靈對真理的直接把握。"

二、哲學與宗教釋義

1.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的核心概念

在公元初期的希臘化宗教哲學中,"靈知"(希臘語:gnôsis)指一種能使人脫離物質世界束縛、回歸神聖本源的神秘覺悟。其核心觀點包括:

2.佛教語境中的妙悟智慧

漢傳佛教借用該詞表述超越世俗認知的般若智慧,如《六祖壇經》所述"頓見真如本性"的覺悟狀态。

例證:

"禅宗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即靈知在當下頓悟中的顯現。"


權威參考文獻

  1. 《諾斯替宗教:異鄉神的信息與基督教的開端》

    漢斯·約納斯 著,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頁78-82)

  2. 《漢譯佛教詞彙的哲學诠釋研究》

    吳汝鈞,台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頁215-218)

  3. 《漢語大詞典》(第11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頁1367)

注:因古籍與現代學術著作的線上公開鍊接受限,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或學術數據庫(如CNKI)獲取完整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靈知”是一個具有哲學和宗教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1. 靈明覺悟之性
    指衆生與生俱來的靈性覺知能力,強調内在超越世俗的智慧。如晉代支遁《詠八日詩》中“靈知溜性命”,南朝王融《法樂辭》“靈知湛常然”,均體現對生命本質的覺悟。

  2. 良知
    清代黃宗羲在《與友人論學書》中将“靈知”與陸王心學的“良知”關聯,指人本有的道德判斷力。

二、哲學/宗教擴展

在印度教哲學中,“靈知”(Gnosis)被視為對物質世界與精神本我的特殊認知。婆羅門哲學認為,現實世界是造物主用魔法創造的虛像,而“靈知”能穿透表象,認識永恒不變的“本我”。

三、詩文中的運用

唐代韋應物《寇季膺古刀歌》“古物有靈知所適”,宋代韓元吉“山靈知我意”等詩句,均借“靈知”表達對自然或器物靈性的拟人化感知。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漢語釋義、哲學概念及文學用例,完整文獻可參考、6、8、9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路閉伏比先駁駁劣劣不逞不斟逞禍蹿房越脊導擇東床客鬥粟尺布泛廣鳳蝶戈棘公綦鈎撘規重矩疊何等黑天墨地橫頭橫腦虹樓後輩子黃團驕華竭智靜民景夕勁直襟劍凱風開鏡浪沫樂哈哈論動體的電動力學謀取謀贊難得涅墨攀傅帔服橋腳奇瓌起師全心全意帬腰山銳則不高燒眉神焦鬼爛收條樹經堂族題漢柱突擊頑山文聲武林現露鹹雲下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