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利的意思、两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利的解释

[be good for both parties;benifit to two parties] 兼顾双方的利益

详细解释

(1).谓兼顾双方的利益。《史记·淮阴侯列传》:“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2).对双方都有好处。如:合则两利,离则两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利”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两利”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数词“两”和形容词“利”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对双方都有益处或有利。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详细解析其释义、用法及相关信息:


一、基础释义

“两利”指双方都能获得好处或利益,强调一种互惠互利的状态或关系。

示例:

“合作共赢,两利俱存。” (意为:通过合作实现共同胜利,双方都能获益并存。)


二、义项分析

  1. 构词解析

    • “两”:表“双方”或“两个主体”,如“两全其美”。
    • “利”:指“好处”“益处”,如“互利互惠”。

      组合后强调双向受益,区别于单方获利(如“独利”)。

  2. 语义特征

    • 互惠性:核心在于双方均得益(如“两利交易”)。
    • 平衡性:隐含利益分配的相对均衡(如“两利分账”)。
    • 正向价值:多用于积极语境,如合作、谈判等场景。

三、用法与语境

  1. 常见搭配

    • “两利原则”:指双方利益均需保障的准则(常见于商业、外交)。
    • “两利并存”:强调两种利益可同时实现(如环保与发展)。
    • “取其两利”:决策时选择对双方均有利的方案。
  2. 语用场景

    • 商业合作:如“签订两利合同”。
    • 政策制定:如“寻求两利的解决方案”。
    • 日常协商:如“此事需兼顾两利”。

四、历史溯源与典籍用例

“两利”一词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如:

《史记·货殖列传》:

“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用本守之……此皆诚壹之所致,非苟为两利也。”

(此处“两利”指商贾与农民双方获益,体现古代经济思想中的互利观。)


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07页。

    查看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

  2.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1卷,第635页。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

  4. 语言学论文

    李荣(2018):《汉语复合词“两X”结构的语义分析》,《语言研究》第3期。

  5. 古籍原文

    《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

网络扩展解释

“两利”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双方均能获得利益或便利,强调合作共赢的关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两利”指双方同时受益,常见于描述劳资关系、商业合作等场景。例如“劳资两利”指劳动者与资本方共同获益,而“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则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二、历史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指通过平衡策略使多方共存并获利,体现古代谋略思想。

三、现代应用

  1. 劳资关系:如浙江模式通过“自行协调、合作”实现劳资共赢;
  2. 决策原则:俗语“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说明权衡利弊的智慧;
  3. 合作场景:现代多用于强调互利关系,如“公私两利”。

四、相关扩展

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史记》原文或现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闇騃摆治暴横布宪吃十方憷场错宝错过时机怠媮当作雕沦方颐犯性繙绎风藻腐旧怪雨盲风觤辨瑰侈呵噭横流河平狐步舞混错假虎张威磵谷奖学金箭括僭妄戟楯犄里旯旮惊肉生髀金縢功金瓮禁足口刬浪淘沙擸唆恋诗列序里门马中关五穆远清健侵街钱桡骨生熟汤失旦鸡速患泰皇叹愀谈羡袒踊铁立童粱宛款尾音鲜肤襄樊显现